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15edfa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9

C.软骨肉瘤 D.巨细胞肉芽肿 E.纤维结构不良 参考答案: 1. B; 2.E

问答(思考)题

1.试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伴有明显骨吸收和死骨形成的化脓性病灶。死骨主要表现为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细胞。死骨周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使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小块死骨可从瘘管排出,大块死骨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围绕。病变周围有时可见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伴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死骨摘除后,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分化出成骨细胞,并形成反应性新骨。

2.试述家族性巨颌症的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肉眼见病变组织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质软易碎。镜下见病变处骨组织被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成纤维细胞较多,有明显的核仁,纤维纤细,排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内含细小的嗜酸颗粒。血管丰富,壁薄,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呈袖口状沉积,多核巨细胞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内。有新旧出血及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巨细胞减少,同时可见新骨形成。

3.试述颌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肉眼见病变部位骨膨胀,剖面显示骨密质变薄,界限不清,骨髓腔被灰白色结缔组织代替,从质韧到砂砾样逐渐移行,可有出血或囊性变,囊内为淡黄色液体。当含有软骨时,表现为界清淡蓝色半透明物质。

镜下见疏松的细胞性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骨组织,其中见形态不一的编织状骨骨小梁,彼此缺乏连接,无层板结构,纤细呈弓形或分枝状,类似O、C、V、W等英文字母的形态。小梁的周围往往缺乏成骨细胞。骨小梁之间的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或呈旋涡状,成纤维细胞大小一致,呈梭形或星形。病变富于血管,有时还可见到骨样组织、软骨岛、破骨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或黏液变等继发性改变亦可出现。

.

4.试述郎格罕斯细胞增生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1)分类: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2)病理变化:病变由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及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其它炎症细胞组成。朗格汉斯细胞多呈灶状、片状聚集,细胞体积较大,不具备树突状突起,胞浆丰富,弱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分叶状,具有特征性的核沟和凹陷,核仁明显。单骨性嗜酸性肉芽肿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见,多呈灶性或聚集在血管周围,也可弥漫散在。在汉-许-克病可见大量吞噬脂类的组织细胞称为泡沫细胞,多见于坏死区周围,而嗜酸粒细胞较少。偶见病变侵犯牙髓。在勒-雪病,朗格汉斯细胞大量增生,出现较多异形核及核分裂象,但无泡沫细胞。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D1a抗原、S-100蛋白和HLA-DR等。电镜下朗格汉斯细胞的胞浆内可见特征性的朗格汉斯颗粒,又称Birbeck颗粒,呈杆状,有界膜,颗粒长0.2~1μm,宽为40nm。表面有规律间隔的横纹,一端膨大呈网球拍状。病变内还可见数目不等的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第十五章 “颞下颌关节病”参考复习题答案

问答(思考)题

1.何谓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答案要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以分为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等。TMD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病因复杂。

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其中12%-59%的有自觉症状。关节区疼痛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自发痛或开口时痛,约40%的患者有咀嚼痛。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有杂音,可为弹响音、破碎音或摩擦音。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等。

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镜下的主要病理改变。

答案要点:主要表现为关节盘和髁状突软骨的退行性改变。镜下见关节盘病变部位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溶解断裂,嗜碱性变,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增多。髁突软骨的表面出现胶原纤维间水肿、松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纵裂和横裂,软骨可沿横裂剥脱。胶原纤维可发生变性,为弥漫的无结构的均质样物。髁突的骨密质和骨小梁中的骨细胞可发生固缩,有的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纹理明显,骨小梁出现不规则的微裂,甚至崩解。

.

4.何谓骨关节病?

答案要点:骨关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变性性关节炎,其骨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后,继之以邻近软骨、骨的增生、骨化。

5.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特点。

答案要点:肉眼见关节面软骨损伤,在应力作用下关节承重部位软骨剥脱,暴露的软骨下骨可发生反应性增生,骨小梁增厚和骨质象牙化。髁突前斜面可出现骨赘性唇状突。镜下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和退行性变,以及关节软骨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包括滑膜在内的增生性改变。

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类风湿性关节炎始于青壮年,女性居多,病变常双侧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以手足小关节受累最常见。患者除病变关节红、热及梭形肿大外,可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临床起病隐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累,有明显的晨僵现象,活动后关节僵硬逐渐减轻。

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

答案要点: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滑膜、关节软骨和骨、以及关节囊组织和关节周围的支持组织,其主要特点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血管炎和类风湿性小结。

8.髁突肥大增生与肿瘤的鉴别。

答案要点:髁突肥大增生在临床表现主要为髁突大小超出正常,且无明显的肿块,生长有自限性,在组织病理上仅为骨组织及纤维软骨组织增生。

第十六章 “涎腺疾病”参考复习题答案

.

问答(思考)题

1. 舍格伦综合征和慢性涎腺炎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答案:舍格伦综合征为自身免疫病,其病理学变化表现为病变主要从涎腺小叶中心开始。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且形成滤泡。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上皮团片内可有嗜伊红无定形物质。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唇腺变化与大涎腺相似。

慢性涎腺炎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症细胞;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可见鳞状化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舍格伦综合征与慢性涎腺炎之间的鉴别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早期涎腺组织内浸润的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尤其CD4(辅助/诱导)阳性T淋巴细胞多;病期长的患者,B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增加,偶见B淋巴细胞恶性淋巴瘤;导管上皮细胞多有异位性MHCⅡ型(HLA-DR)抗原的表达。

2. 坏死性涎腺化生和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答案: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因受物理、化学或生物性损伤,使局部缺血而发生坏死性炎症,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误认为黏液表皮样癌。

坏死性涎腺化生病理学变化表现为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粘液外溢形成粘液池;腺导管上皮呈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片取代,易误认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粘液表皮样癌。但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较一致,无核异形性或间变。腺体内有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 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

答案: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其肿瘤构成细胞均为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所形成的管状、筛状和实性结构有重叠,病理学容易误诊。但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相比,具有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低转移潜能等特征。细胞形态缺乏异形性、核分裂象和坏死;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其中条索状结构有的呈同心圆状,肿瘤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溪流\状,小导管样结构内衬单层立方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