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2da3f102020740bf1e9b05

合,或者风险性高的业务和风险性低的业务进行组合,避免企业因为业务风险而陷入绝境,即“对冲不确定性”。

4、收割剩余收益(火车头模式)。就是企业主导业务的配套业务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外包后所获利润比较高,企业就可以把剩余收益留给自己。这是一种火车头模式,因为配套业务的好坏都要取决于主导业务的经营情况,一旦主营业务出现问题,其他的业务也会跟着萎靡。

5、匹配竞争对手。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竞争对手就可能会利用多种业务之间的转移支持来增加其竞争优势。那么本企业可以选择和对手针锋相对的业务范围,增加实施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和报复能力。

6、转移竞争领域。当企业希望到一个新的领域发展的时候,就会形成新老业务之间的交替发展链条,形成一段周期内的多元化经营模式。BCG矩阵实际上形成的就是这样一个动态模式,把企业的业务分为明星业务、金牛业务、瘦狗业务和问题业务。依照这种模式,企业必须同时建立三个层面的业务:在第一层面发展和保有核心业务;在第二层面建立新业务;在第三层面选择企业长远发展的新生业务。一旦核心业务进入成熟期或出现衰退势头便不失时机地以新替旧,这是企业对付产业衰退的最基本方法。

7、探索新的市场空间。这和转移竞争领域不同,企业为了探索新的市场空间,可能会在很多领域有限度的投入,从而保持对多个领域的敏感判断,一旦某一领域出现增长和进入机会的时候,不会被挡

在大门之外。反之,当某一领域出现经营危机时,又可及时退出而不伤及企业总体经营战略。

8、机会收益。就是当出现一个可以快速收割而回报比较有保证的机会的时候,企业可能会短暂进入某一领域,在流动中增加资金的利用效率。

9、布局型多元化。企业为了跟踪市场融合的多个领域,就需要在尚未融合到一起的多个业务上多点布局,从而当市场融合为一体的时候能够占据优势。

10、扩张型多元化。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当单一业务不足以支撑企业规模的时候,企业就需要向其他业务扩展。

(四)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关于企业战略性风险的研究,西方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以及风险与管理者的风险态度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研究战略与风险——回报绩效之间的关系。1980年,鲍曼(Bowman)在对企业怎样通过战略调整实施风险和收益的最优组合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并不像经济学和财务分析通常所说的,即高回报与高风险相连,而低风险只与低回报相连,有些企业通过实施适当的战略,能够实现高回报和低风险的良好结合,这一结论被称为“鲍曼之谜”。1989年,张和汤姆斯(Y.Chang,H.Thomas1989)在关于多元化战略对风险——回报绩效的影响的研究中,利用罗美尔特关于多元化战略的分类,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风险、回报及多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他们在研究中证实:

1、多元化企业的风险与其产品市场的风险正相关; 2、多元化企业的风险与企业规模负相关;

3、多元化企业的风险与企业运作的业务数量负相关; 4、多元化企业的回报与其产品市场的回报正相关; 5、多元化企业的回报与企业规模正相关; 6、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

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来看,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经营风险有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很复杂的。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既能化解部分经营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另外的风险。多元化经营的类型不同,企业经历的经营风险也不相同。从投资组合的观点来看,相关型多元化??的资源能力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企业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新增风险较小,企业取得较好的收益绩效,成功的回报会增强企业家经营企业和驾驭风险的信心和能力,促使企业家采取更加积极的经营行为,使企业得到更快成长,企业规模的扩大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使企业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效果,即风险和收益负相关;不相关多元化能使企业实现降低风险的业务组合,但是不相关的产业之间经营的较大差异性使得企业难以综合利用原有的经营能力,这种差异性还要求企业具有与原有业务不同的技术开发模式、市场开发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等,企业新经营能力的建立又常常受到原有经营理念的限制,从而导致企业能力的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经营的低绩效。低绩效的持续会损害企业整体实力,降

低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信誉和企业的财务指标,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和经营风险。

由此可见,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化解风险涉及多元化业务的市场相关性和运作过程的相关性,多元化业务的市场相关性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成反向关系;多元化业务的市场相关性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成反向关系;多元化业务经营过程的相关性与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之间亦是反向关系。而市场相关性和经营过程的相关性似乎是一对矛盾,通常,市场相关性小的业务之间,经营过程的相关性也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大小在于通过市场分散风险和通过经营过程减小风险之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最终决定了多元化经营是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还是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二、中国企业多元化的误区 (一)中国企业为什么偏爱多元化

中国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是以多元化经营为主,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其业务就涉及港口、房地产、零售、通信等多个行业。大陆也有许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普遍会逐渐涉足多个业务领域。

之欧美企业多元化管理时期的企业模式,中国企业的多元化表现出明显的“贪大求洋”特色,如业务跨度更大,业务之间的协同性、一致性比较弱,甚至一些企业走到了为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死胡同,“巨人集团”由搞打印软件起家,最后崩溃于房地产,就是这种盲目多元化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