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51d9c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e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

——2019年四川省小说阅读赛课二组专家评课

各位老师,今天又要站在这里评课了。今天的评课综合了专家组龙勇老师、韩先才老师、袁学明老师、戴敬涛老师的意见,谨在此向评委们的付出和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赛课主题为小说阅读教学。共听课11节,收获很多。每一堂课都有其独特价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小说阅读的丰富样本。谢谢老师们和背后团队的辛苦付出。

小说阅读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展评、研讨,对于深入地思考小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研究怎样更好地实现小说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思想意蕴,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从评课标准看方向

研究本次评课细则,既尊重小说文本特质,又呈现了对课程改革的关注。主要有如下方向:

1.尊重文本本身,充分彰显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昨天王栋生老师讲到启蒙的意义,讲到人文旗帜要高高飘扬。那么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一种积极的潜移默化的生长。“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从小说的产生到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逐渐从边缘的文学体裁成为内涵丰厚,寄寓深广,指向人性和社会反映的纯文学样式。梁启超在《论小说和群治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熏”——潜移默化,“浸”与“刺”——或日积月累或骤然变化之感染力,“提”——注重审美和精神满足,促使读者自我上升的创造主观能动性。本次评分细则“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强调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希望能使学生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实现精神成长和能力提升,都体现了这一思考。

从本次执教看,泸县二中傅然老师引导学生细读贾府的大环境,体味黛玉的小个性,引导学生感受红楼梦的大悲剧,较好地呈现了审美体验、价值判断的丰

1

厚性。绵阳中学王瑜伽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边城》的风俗、人情,比较分析《边城》《祝福》在表现人性、社会环境方面的异同,都能给人较有文化内涵的价值启发。

2.关注教师素养,重视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作品是由作者、读者、文本共同创造的,文学作品具有生生不息的生长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从文本中读出有价值的内容。本次评课强调“小说文本解读透彻”“对小说文本的思考与发下有独特的价值,呈现出教师的深厚底蕴”,都强调了对教师素养的关注。好的教育需要好的教师,好的教师要能有丰厚的阅读底蕴,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呈现出独特性和对学生的持续的影响力量。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教师的作为有着浓浓的期待。昨天詹丹老师提出的文献学、阐释学、诗学三个阐释角度,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文本意义的整体、文学意义的具体、小说意义的文体三个层次,可以说为如何更好地解读文本提供了路径和最基础的支架。而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也是本次展评研讨的重要价值。

本次赛课我们发现了一些好的设计,比如泸县二中实验学校傅然老师就《红楼梦》中的“小和大”形成对比,小个性与大环境、大悲剧之间的关联形成较有深度的张力。南江中学贾佳老师紧扣文本立意,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且思辨性强:首尾对比发现叙述别里科夫的死的不同感情,引入死因探讨;聚焦别里科夫的死因,以“别里科夫的死和谁有关系?”展开追问辐射全篇;分析别里科夫的套子意义进而深入契诃夫塑造别里科夫的目的,可谓逐层深入,教师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都有较好的呈现。资阳中学蒋静老师执教《祝福》,从“谁是最佳讲述者”到“感我之理性”“识我之形象”“探我之用意”“寻我之出路”,本文解读与拓展链接有较好的融通。隆昌一中李琳老师围绕贾府中的“哭”分析人物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较《红楼梦》不同版本的批注,也有一定的匠心。

3.尊重学习发展规律,强调阅读教学的真实发生

阅读是一个具体的发生过程,阅读教学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生长。本次展评课强调“重视阅读习惯,立足文本充分开展多重对话,呈现阅读教学的实在状态。”“课堂氛围和谐,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充分展现发

2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有较为深入的阅读体验和合理的阅读发现,能形成并表达独到的见解”。“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都强调了阅读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循序渐进、推进巧妙,学习路径和策略恰当的真实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在较为充分的阅读体验中实现生长。

从本次教学看,老师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真实阅读和有策略的阅读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傅然老师执教《林黛玉进贾府》,引导学生效仿脂砚斋,进行文本的咀嚼点评;王瑜伽老师执教《边城》,展开了《边城》与《祝福》选段的比较阅读,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提升;蒋静老师执教《祝福》,学生从鲁四老爷、柳妈、祥林嫂自身的叙述者角度的写作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康定中学缪晓利老师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上台板书并结合文本阐释,教师再进行提升,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原初体验,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理念。

4.渗透课标理念,鼓励阅读教学样态的创新开发

课堂教学的样态可不可以有新的突破?现有的教学文本如何实现更有价值的效用?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既扩展了学习内容,也提供了新的学习样态建设的可能。比如跨媒介阅读、当代文化参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等。本次评课特别强调“资源整合得当,学习任务设置有驱动价值”,“灵活组织教学,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发阅读行为和教学样态。”可以说,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理念、关联阅读、群文阅读等阅读教学样态的开发都隐含在教学期待中。

从本次课堂建设看,教师们能普遍采用关联阅读形式,重视本文阅读及其链接资料等方式丰富阅读行为,并在课堂小组讨论、情景设置等方面有一定创意。比如江安中学赵伟老师在课堂上装扮成别里科夫,重视情境再现和表情诵读,创造性地开发了教学行为,有一定新意;王瑜伽老师执教《边城》,恰当引入黄永玉先生的画作,图文互证,结合文本引发学生对翠翠人性、情愫的深层思考。以学情定教法,解决学生的疑问成为学习推进的主要路径。教师个体的温婉和谐与《边城》文本的气息有天然的契合。

二、从教学实施看发展

3

从具体教学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和不尽人意处

1.小说文本的价值探寻不足,教师素养待提升——跳出固有思维模式,优化知识结构

有价值的文本发掘能使人耳目一新,而概念化的、局限性的分析却淡化甚至将学生带入曲解之中。教学内容的不恰当,是我们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本次小说看,对经典文本的解读还有待研究,一些思考和发现较为陈旧,比如对《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解读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对套中人的现代意义思辨不足;《林教头风雪神庙》对“雪”与“火”物象的分析简单定性为正义与邪恶的抗争,牵强附会;《老人与海》的文本分析不能抓住小说的精神价值,教学内容空洞;《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学习概念化、扁平化,过于注重手法而泛泛展开人物描写联结,显得较为肤浅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多读一些新的文学批评,多占有新的文本阐释,多思考新的发现,多在语言的角度去挖掘品味,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切入点和生长点。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如何理解“降服”一词?

2.小说文本的体式特征研究不足,教学切入较为陈旧——发展学科思维,促进教学创新

小说文本价值,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文本精神价值。二是教学样式价值。评分细则中“目标定位精准”“契合文本特质”“根据小说特质选择有效的阅读路径和方法、策略”等,体现了对小说文本体式的尊重,蕴含了小说要像小说教的基本追求。而何为小说的基本特质?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从本次教学看,大家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三要素来推进教学。对小说的“虚构性”特征理解不足,对小说文本的独特性发现不足,对整本书阅读的关注不足。比如将《边城》的教学重点处理成信息筛选,《边城》的牧歌式的美、令人心碎的感伤在琐碎的分析中支离破碎。比如虽然有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书回目的导入,但聚焦回目关注全书、群文阅读比较的意识和有效关联却不足,课堂的创造性不足。比如过多注重对别里科夫的表演而忽略文本语言的品味,人物形象和主题探寻就显得主观而缺乏理性。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思考与改进。

3.思辨意识的有意培养不足,教学设计大于教学实践——发展思辨阅读,实现课堂生长

从本次展评看,一些好的课堂呈现了团队的力量,有老师们的匠心独运。但

4

思辨意识培养不足,教师还不能较好地抓住生长点,形成充满张力和生成空间的课堂。比如资阳中学《祝福》,课堂设计巧妙且用语准确,叙述者不同视角的展现一开始就形成了高潮,作为祥林嫂的学生的讲述十分动人,但教师点评一笔带过,回到了预定的“谁是最佳叙述者”的问题,结果答案变成“我”。其实,不同的叙述者视角有不同的特质,祥林嫂的第一人称叙述更深切地展示内心,但结合文本比较、分析,会发现她的教养、经历、地位决定她没法讲得如学生写作那样的深透,这是读者丰富了的祥林嫂,因此,“我”的解读也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立场,还有讲述人的视角、知识背景等的潜在思考。如能如此分析,不同视角比较的价值或许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前后衔接会更加紧密。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有效的问题驱动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才会有真正的发现,灵动的课堂。

4.对何谓好的课堂教学思考不足,喧嚣琐碎而缺乏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追求润物无声

“眼中有人,心中有情;教学有法,学之有得;思之有味,味之有美”,好的课堂需要潜移默化的生长,而不是高亢的宣战。本次课堂展示,我们看到有的老师非常温婉,和风细雨令人感到身心舒服。比如绵阳中学王老师执教《边城》,有老师说她就是翠翠的形象。但也有的老师不能有效克制,激昂慷慨,动作幅度、语言表达都缺乏节制。文学作品教学应该注重审美体验、审美感受,所以,当话筒嚣叫时能否离机器远一点,当我们从内心深处有一种人文情怀时,我们慢慢就会明白自己还需要好的语言、好的课堂,有情、有序、有思维含量、有价值的课堂。

再次谢谢大家的努力。本次展评和研讨会深受启发,从人文精神的积淀,到专业分析方法、思辨性阅读的新发现,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教师发展的路径。希望有心的老师们能从这些理论与实践中获得启迪。由于本次已经在每个选手教学后进行了个别点评,本次评课就不再一一点评,欢迎大家下来具体探讨。谢谢大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