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92cbf6f61fb7360b4c655c

第四章 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

一、填空题

1. 地位指数是根据 和 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 与 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 ,直径生长量 。

4. 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 ,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 。

5. 在林分优势树高生长曲线簇中,有一条代表在中等立地条件下, 随 变化的平均高生长曲线,这条曲线称作导向曲线。 二、概念题 1. 立地 2. 立地质量 3. 地位级 4. 地位指数 5. 疏密度 6. 立木度

7. 林分密度指数 8. 树冠竞争因子 三、简述题

1. 确定地位指数基准年龄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 绘简图说明人工林和天然林中林分株数密度的变化规律 3.

四、论述题

1.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2. 描述树冠竞争因子的计算过程 3. 论述数式法编制地位级表的过程 五、计算题

1. 1. 河北隆化地区油松人工林自由树冠幅与胸径之间的线性方程为

CW=0.235805D+1.257798

2

现在某一油松人工林中,设标准地面积为0.03987hm,其林木直径分布如下表所示

2

某一油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 (标准地面积为0.03987hm) 径阶 2 3 4 5 6 7 8 株数 1 30 75 103 73 21 2 Dini 2 90 300 515 438 147 16 Di2ni 4 270 1200 1575 2628 1029 128 ∑

305 1508 7834 计算该林分的树冠竞争因子CCF为多少? 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 优势木平均高 而确定的。

2. 地位级表是依据 林分平均高 与 林分平均年龄 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 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 越小 ,直径生长量 越小 。

4. 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 小 ,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 大 。

5. 在林分优势树高生长曲线簇中,有一条代表在中等立地条件下, 林分优势树高 随林分年龄 变化的平均高生长曲线,这条曲线称作导向曲线。

二、概念题

1. 立地:立地在生态学上又称作“生境”,指的是“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更确切地说,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生存的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

2.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则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3. 地位级:地位级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一种相对度量指标,它是依据林分条件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按相同年龄时林分条件平均高的变动幅度划分为若干个级数。 4. 地位指数:地位指数是指在某一立地上特定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度值。 5. 疏密度:疏密度是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值。

6. 立木度:立木度是现实林分的密度(可以用株数、断面积或蓄积量表示)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 7. 林分密度指数:林分密度指数是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亦称比较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

8. 树冠竞争因子: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积的比值称为树冠竞争因子。 三、简述题

1. 确定地位指数基准年龄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关于基准年龄(亦称作标准年龄、指示年龄、基础年龄等)的确定,至今尚无统一的方法,一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树高生长趋于稳定后的一个龄阶。 ②采伐年龄。

③自然成熟龄的一半年龄。

④材积或树高平均生长最大时的年龄。

2. 绘简图说明人工林和天然林中林分株数密度的变化规律

随着林分内林木的生长,林分的株数密度是不断地变化的,其变化规律如图中所示。

22

N/hm N/hm

四、论述题

1.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立地质量的直接评定法及间接评定法。

(1)直接评定法

直接评定法指直接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又可分为: 1)根据林分蓄积量(或收获量)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①根据固定标准地的长期观测或历史记录资料的评定方法。 ②利用正常收获表的预估数据的评定方法。 2)根据林分高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对于许多树种,生长在立地质量好的林地上,其树高生长快。换句话说,对于这些树种,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生长成正相关。在同龄林中,根据较大林木树高生长过程所反映的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生长之间的关系,受林分密度和间伐的影响不大,因此,根据林分高估计立地质量的方法视作评定立地质量的一种最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技术。

(2)间接评定法

间接评定法是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1)根据不同树种间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的方法。 2)多元地位指数法。 3)植被指示法。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立地质量的评定方法,当采用直接评定法时,要求生长在这一林地上的目的树种至今一直存活着,否则,只能采用间接评定方法。

2. 描述树冠竞争因子的计算过程 CCF的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⑴利用自由树的冠幅(CW)与胸径(D)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即

CW=a+bD

⑵计算树木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MCA):对于一株胸径为Di的自由树其最大树冠面积(MCAi)为:

(MCA)i??4(CWi)2??4(a?bDi)2

⑶求算CCF值:将单位面积林分中所有树木的(MCA)i相加即为该林分的CCF:

CCF??(MCA)i?i?1N(aN?2ab?Di?b40000i?12?N2 ?D)2ii?1N式中N为每公顷林木株数。

3. 论述数式法编制地位级表的过程

采用数式法编制地位级表时,仍要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绘制林分平均高与平均年龄的散点图,依据散点分布状况和趋势,绘制一条平均高生长曲线,并以这条曲线为基础计算树高标准差,以2倍或3倍标准差为限,剔除极个别异常标准地。之后,利用所有其余的标准地资料,依据平均高生长曲线的形状特点,选择、拟合林分平均高生长过程方程。根据各龄阶的树高理论值及实际值,计算出龄阶树高标准差(σi)并根据各龄阶树高标准差(σi)散点图,拟合一条龄阶树高标准差与龄阶相关曲线,利用林分平均高生长曲线及树高标准差曲线,依据Hi?2?i原则,确定地位级的上、下限曲线,根据上下限曲线所夹的面积及预定的地位级数,采用等分方法确定各地位级上下限,列示成表就是地位级表。

五、计算题

1.该林分的树冠竞争因子CCF为:

?(1.582055?305?2?1.257798?0.235805? 40000?0.039871508?0.05560?7834)?358.21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