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大纲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监理大纲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97ded584254b35eefd3498

水泥水化过程中要发出一定的热量,水化热量聚集在结构物内部会引起砼构件急剧升温。水泥用量决定水化热。

(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外界气温高,砼的浇筑温度亦高;但外界气温下降,增加砼的降温梯度,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外层与内部的温度梯度,也使砼构件温度应力增大。

3、约束条件

大体积砼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而又受到周边约束,便产生了温度应力。这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状态。当应力超过砼拉应变后,砼构件便出现裂缝。

4、砼收缩变形

砼中多余的水份要蒸发一部分必然引起砼的体积收缩:普通水泥砼水化后,大多数为收缩变形;因有约束存在,便可引起砼的开裂。实践表明,一般收缩引起的温度应力值可占温度应力值的30℅左右。

4.施工工艺方面的措施

(1)控制混凝土拌出料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浇筑温度很重要,对混凝土拌合料的浇筑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石子和水。在气温较高季节或经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不满足要求时,首选降低水温,次选降低石子温度。夏季为防止境太阳的直接辐射,应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装置等措施。

(2)混凝土的拌制

1)保证混合材的质量,加强材质检验,进行混凝土试配,根据试配结果确定。 2)外加剂及膨胀剂掺量准确,掺量误差应控制总掺量的±1℅以下。 (3)浇筑方法

1)分层连续浇筑:适宜平面面积不太大,分层厚度不大于600 ㎜,非泵送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不大于400 ㎜,满足混凝土振捣器与混凝土的和易性的要求。注意分层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推移式浇筑法:适宜混凝土工程量大,浇筑面积大,或混凝土供应能力不足。分层浇筑宜于混凝土的振捣,易保证质量,同时增加混凝土层面散热,有利于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升。所以施工中优先采用分层浇筑。

3)采用插入式或其它类型振捣器振捣,钢筋密集区即墙、柱、梁相交处如有必要可采用小直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表面水平为准,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

浆为准。混凝土密实否影响膨胀剂的作用。

(4)混凝土的养护

1)降温法:a、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循环水管,通过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这种方法需准备两台水泵和调温水池。b、垂直换热水管法。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又可以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具体做法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垂直竖立的钢管,管口高于混凝土的上表面。在混凝土升温阶段,采用塑料管之类插入钢管底部置换出高温水,这样高温水在混凝土表面可提高表面温度。

2)蓄水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由于水的导热系较小,且有一定隔热保温效果。可以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差。

3)保温法:保温法养护基本可以满足保温保湿要求,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利用保温材料提高新浇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温度的方法即为保温法。

保温法进行温度控制效果比较有效。但在夏季,不利于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在内外温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保温时间和保温层厚度来解决的。

四、工程施工沉降观测监控要点和监控手段

(一)按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审查砼级配,进场原材料(水泥、砂、石、抗渗剂、钢筋及焊条焊剂)质量监控。

监控手段:审查混凝土级配报告、混凝土试验报告,审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质保书、质检报告及现场见证取样检验报告。

(二)放线测量要点及监控手段 1、轴线放线及标高确定监控。

监控要求:轴线放线偏差≤±2mm,标高检测偏差≤±3mm。 监控手段:测量工程师、仪器复测承包单位报验合格签署报验单。

2、模板定位放线测量:根据定位轴线和标高,控制柱中心线位置和支模标高。楼板跨度大于2.00M,梁跨度大于8.00M应按规范要求起拱。

监控手段:测量监理工程师根据承包单位报验单复测,合格后签署报验单。 (三)拆模时间监控:根据气候条件及砼龄期批准拆模。

监控手段:按规范规定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批准拆模,必要时对照同条件下养护的试块试压强度。现场巡视监理。

(四)现场养护监控

混凝拆模后的养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增长和混凝土抗渗性能。

监控手段:现场巡视监理,指令承包单位全面浇水覆盖,至少垂直面应全部覆盖,确保混凝土在强度与抗渗性增长的一定阶段有良好养护条件,夏季全面淋水不少于14 天,一般天气不少于7 天,冬季施工应督促承包单位对拆模后混凝土全面覆盖,以保温,防止受冻,且不可以浇水。

(五)沉降观测监控 1、按设计要求布置观测点。

监控手段:按图纸要求检查沉降观测点布置情况。 2、现场观测。

监控手段:指令承包单位定期观测,地下室及各层施工完成均应观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3、建设单位聘请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监报告并通过总监向建设单位反映,找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