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单再生产的价值转形问题-少年中国评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论简单再生产的价值转形问题-少年中国评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a2cb9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a

论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问题

沈民鸣

本文即将发表于2005年《当代经济研究》

[关键词] 资本论,价值转形,价值,生产价格,再生产

[摘 要] 近百年来,以鲍特凯维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存在很多缺陷,也不能完全反映马克思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可以克服这些缺陷的价值转形模型。价值转形理论要解决的是,从反映商品本质的价值到反映其现象的生产价格的历史演变问题。同时说明,在此过程中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后,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很快引起争论。西方经济学家把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变问题称为价值转形问题。近百年来,以鲍特凯维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提出过各种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完全反映马克思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可以克服这些缺陷的价值转形模型,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一 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家对价值转形问题的争论,可以归纳为两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资本论》第一卷讲商品按价值交换,《资本论》第三卷又讲按生产价格交换,前后矛盾,因此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是不正确的,他们企图推翻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甚至攻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洛里亚、庞巴维克和萨缪尔森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对于这一类观点,恩格斯认为,“对于那些不能读或不愿意读的人来说,对于那些在读第一卷时就已经不是花费必要的力气去正确理解它,而是花费更多的力气去曲解它的人来说,无论你下多少功夫都是徒劳无益的。”①洛里亚、庞巴维克和萨缪尔森都属于这一类人。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中,对洛里亚的观点已经做过系统批判。庞巴维克和萨缪尔森等人的观点与洛里亚的观点没有本质区别。本文不浪费时间去讨论这类观点。

第二类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没有最终完成,还遗留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以拉迪斯劳斯·冯·鲍特凯维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持有这种观点。他们提出了各种价值转形模型,试图完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

1907年,鲍特凯维兹发表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基本理论结构的修正》(1907年7月),《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计算和价格计算》(1907年9月)等论文。他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三个部类,第一部类为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第二部类为工人生活资料生产部类,第三部类为资本家生活资料生产部类,提出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中包括两个方程组,其中价值转形方程组包括三个方程和四个未知变量。为了使方程组有唯一解,他假设第三部类的价值价格转换系数为常数1,减少了一个未知变量。他试图用这种方法解决价值转形问题。鲍特凯维兹的研究方法被其后的经济学家所继承。

1942年,保罗·斯威齐发表了《资本主义发展论》一书。书中沿用了鲍特凯维兹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模型。其中价值转形方程组中的前三个方程与鲍特凯维兹的三个方程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一个全社会商品价值总和等于生产价格总和的方程。

1948年,J·温特尼茨发表了《价值和价格:所谓转形问题的一种解法》。他的方法和保罗·斯威齐的方法基本相同。

1956年,罗纳德·米克发表了《关于转形问题的一些评论》一文。他的基本方法是,在鲍特凯维兹的三个方程的基础上,规定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等于全社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由此增加了一个方程。

1957年,佛朗西斯·塞顿发表了《论转化问题》一文。文中用实用划分标准代替了科学划分标准,即用部门代替部类,使用类似投入产出的方法,列出了n个部门的方程组。然后,为了说明价值转形问题,又把部门的划分方法改回部类的划分方法,把n个基本方程简化为3个基本方程,并规定第三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等于全社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由此增加了一个辅助方程。

1973年,罗纳德·米克在《劳动价格学说研究》中,又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在鲍特凯维兹的三个方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社会利润总和等于全社会剩余价值总和的条件,由此增加了一个方程。

综上所述,以鲍特凯维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力图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方法完善生产价格理论。他们的模型基本相似,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基本方程,四个变量,差别仅在于减少一个未知变量,或者依据不同的假设条件,增加一个方程,也就是加入一个假设条件,使方程组有唯一解。这些模型都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这些模型只适用于三部类划分,不适用于两大部类划分。其次,这些模型中的第二部类是工人生活消费资料生产部类,第三部类是资本家消费资料生产部类,与马克思的部类划分方法不同,不能准确反映马克思划分部类的标准和目的。最后,这些模型中的假设条件,有的缺乏依据,有的应该作为结论,而不是作为条件,因此这些假设条件都不合理。

尽管存在这些缺陷,鲍特凯维兹等经济学家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二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

这里提出一个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 1. 基本假设条件

为了讨论方便,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简单再生产的假设条件,这里提出如下假设条件:

(1)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为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第二部类为消费资料生产部类。不考虑非物质生产部门。

(2)生产过程为简单再生产。生产过程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通过市场得到,生产的商品全部可以售出,没有剩余。即价值实现和实物补偿条件同时满足。 (3)两部类的剩余价值率相同并且已知。

(4)按照平均利润理论,两部类的利润率相同。

(5)两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已知,但是不相同,假设第一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假设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已知。

(6)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为一年,即不考虑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不必区分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也不必区分利润率和年利润率。

(7)没有固定资本,即不变资本的价值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不必区分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以上假设条件,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假设条件。 2. 简单再生产基本关系式

第一部类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为

c?v?m111按照第一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假设,该部类的利润率低,所以资本流出,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多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即 Δ

m(Δm>0)。第一部

类生产的商品得到社会承认的价值为

第一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为社会承认的价值与生产的商品价值之比:

?v?m??mca?c?v?m1111111(1)

这个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纯系数,所以称为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该系数和某种具体的货币单位无关。

同理,第二部类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为

c?v?m222由于第二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低,该部类的利润率高,所以资本流入,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少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即 -Δm。第二部类生产的商品得到社会承认的价值为

c?v?m222??m第二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为社会承认的价值与生产的商品价值之比:

?v?m??mca?c?v?m2222222(2)这个系数也是一个无量纲的纯系数。该系数也和某种具体的货币单位无关。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本质上是社会对某部类生产的商品价值的承认程度。如果社会承认某部类生产的商品价值,高于该部类生产的商品的实际价值,则该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大于1。如果社会承认某部类生产的商品价值,低于该部类生产的商品的实际价值,则该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小于1。如果社会承认某部类生产的商品价值,等于该部类生产的商品的实际价值,则该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等于1。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表示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为

a(c?v?m)1111两个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为

ac?ac1111112第一部类产品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为

a(c?v?m)?ac?ac11112(3)(4)该式可以简化为

v?m?c112值得注意的是,(4)式与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完全相同。(3)式左边为第一部类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即产品供给。右边为两个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即产品需求。所以(3)式表示,第一部类产品供给与两部类对第一部类产品需求平衡。

第二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为

a(c?v?m)2222但是,两部类需要补偿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价格,在形式上不应该简单地直接表示为

a(v?v?m?m)21212因为,两部类的剩余价值转化为以生产价格表示的利润之后都发生了变化。第一部类的利润不是

a1m1。因为在第一部类中,工人的生活消费资料要以第二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a2v1

交换,而不是a1v1。第二部类的利润也不是a2m2,因为在第二部类中,待补偿的生产资料要以第一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a1c2交换,而不是a2c2。

所以,第一部类以生产价格表示的利润,为第一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扣除应补偿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价格之后的余额。其中,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价格要利用第二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即

a(c?v?m)?ac?av?av?am?av11111121111121(5)由上式可以看出,当且仅当两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相等时,即a1=a2时,第一部类以生产价格表示的利润才等于a1m1。

同理,第二部类以生产价格表示的利润,为第二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扣除应补偿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价格之后的余额。其中,应补偿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要利用第一部类产品的生产价格。即

a(c?v?m)?ac?av?ac?am?ac22221222222212(6)由上式可以看出,当且仅当两部类的相对价值价格转换系数相等时,即a1=a2时,第二部类以生产价格表示的利润才等于a2m2。

所以,第二部类产品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为

a(c?v?m)?a(v?v)?(av?am?av)?(ac?am?ac)2222212111121222212(7)(7)也可以化简为

v?m?c112(8)可见,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按生产价格交换和按价值交换的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完全相同。原因很简单,本质上两部类之间是在交换劳动,交换的原则是等量劳动互相交换,即按价值相等的原则交换。即使采取生产价格的表现形式,也不能改变交换的内容。 前面提到,“两部类需要补偿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价格,在形式上不应该简单地直接表示为

a(v?v?m?m)21212因为,两部类的剩余价值转化为以生产价格表示的利润之后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从本质上看可以表示为

a(v?v?m?m)21212因为由方程

a(c?v?m)?a(v?v?m?m)22222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