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a67e23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6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你弟弟住院多久了?”“六年。”“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他从 25 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 4 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我游过去。”“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惊呼—→________—→脱衣服—→________—→向对岸游去—→___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3)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4)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六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飞快地往回跑(或“跑”,或“扯开喉咙喊”);跳进河里(或“跳”);一边穿衣服一

边向医院跑去(或“跑”)

(2)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 (3)A

(4)示例 1: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示例 2: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六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提取。根据文中的“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的“飞快地跑”“扯开喉咙喊”可知,当他发现弟弟快要醒来时非常着急。根据“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他脱了衣服之后,跳下了河。“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游过了河,他依旧在跑。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着急。

(2)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第二次对话是在哥哥匆忙地赶回去后与弟弟的对话,通过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对话可知,这样的对话天天都在进行,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在结构上,与第一次的对话“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相照应。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本文通过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文章更加真实可信。所以选项中的“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说法错误。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火车六年不到站”强调了这辆火车还会继续往前开,含有这辆火车还会继续往前开,强调了哥哥还会继续照顾弟弟,赞美了哥哥对弟弟的不离不弃。“火车一开就是六年”强调了时间,表达出了哥哥对弟弟的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弟弟的不容易,两者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突出的重点不一样。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飞快地往回跑(或“跑”,或“扯开喉咙喊”);跳进河里(或“跳”) ; 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或“跑”)

⑵ 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 ⑶A

⑷ 示例 1: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 示例 2: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六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的提示,确定答题范围,找关键语句提取信息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作业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阐述。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辨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全面把握文章,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辨析。

⑷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__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 ”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 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而且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按照示例,分析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示例: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分析)词义:多心,猜疑 句意:也许我太过于求全责备。 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分析)①词义: ②句意:

(2)第⑤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最后一件事:QQ聊天→拜访前辈→________。这三件事之间由一个字贯串起来,这个字是________。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于细微处见精神。 C.注重细节,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学会做人。

(5)有些人认为第①⑥段中的两则材料与主题关联不够紧密,可以删去或略微调整。请从内容与材料的安排上谈谈你的理解。

(6)请你再列举两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案】 (1)①(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②我感到自己的气量和见识都很不够。

(2)老人这样做表现了对“我”的尊重与关心。 (3)检查作业;善 (4)A

(5)示例:从内容上看,三件事是互不相关的日常小事,但都从不同角度恰当地表现了“善”的主旨;从材料的安排上看,这三件事是按“反—正—反”(不善—善—不善)的顺序安排的,有序且严谨。所以不能删去或调整。

(6)示例:①上下楼梯靠右行。②就餐要排队。

【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词义的探究题。要做好这样的题型,离不开对上下文语境的仔细分析,还需要透过词语的表层意义,分析其语境义。如“狭隘”本义:(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语境义:气量和见识都很不够。

(2)上文有“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等描写,所以才有老人“等你走远了再关门”的话语。老人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我”的尊重与关心。因此“我”感到很温暖。

(3)根据题干给出的两个事件,最后一件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为“检查作业”。结尾第⑨段点题扣的是“善”字,所以贯串全文的字是“善”字。

(4)本题属于提炼选文主旨的题型,结合点题的第⑨段,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带有“善”“尊重”字眼的选项,所以选A。其它几项理解不准确。

(5)分析材料是否该删除。需要从突出主旨、详略安排、正反搭配等角度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三件事是按照“反—正—反”(不善—善—不善)的顺序安排的,所以要特别注意。还要从是否反映了“善”这一主旨的角度考虑。这两点必须都要答到。

(6)本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所谓的“善”其实等同于尊重,只要选择学校生活中与尊重有关的具体事例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②我感到自己的气量和见识都很不够。

⑵ 老人这样做表现了对“我”的尊重与关心。 ⑶ 检查作业 ; 善 ⑷ A

⑸ 示例:从内容上看,三件事是互不相关的日常小事,但都从不同角度恰当地表现了“善”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