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大纲-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大纲-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ef66c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e

㈣ 教学内容

1 氧化物的?G?T图 2 卤化物的?G?T图 3 硫化物的?G?T图 4 碳化物的?G?T图 5 氮化物的?G?T图

?????第四单元 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的燃烧反应

㈠ 基本要求 掌握化合物形成-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原理、掌握氧化物的形成-分解原理、了解金属氧化的动力学理、掌握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掌握固体碳的燃烧反应、掌握燃烧反应体系气相平衡成分的计算。

㈡ 教学重点 化合物形成-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原理、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燃烧反应体系气相平衡成分的计算

㈢ 教学难点 燃烧反应体系气相平衡成分的计算。 ㈣ 教学内容

1 化合物形成-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原理 2 氧化物的形成-分解原理 3 金属氧化的动力学理 4 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 5 固体碳的燃烧反应

6 燃烧反应体系气相平衡成分的计算

第五单元 氧化物还原熔炼反应

㈠ 基本要求 掌握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条件、掌握金属热还原反应、掌握气相还原金属氧化物、掌握C还原金属氧化物、了解金属氧化物的氯化、了解渗碳与脱碳、了解还原反应动力学。 ㈡ 教学重点 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条件、金属热还原反应、气相还原金属氧化物、C还原金属氧化物。

㈢ 教学难点 金属热还原反应的计算与控制。 ㈣ 教学内容

1 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条件 2 金属热还原反应 3 气相还原金属氧化物 4 C还原金属氧化物 5 金属氧化物的氯化

27

6 渗碳与脱碳 7 还原反应动力学

第六单元 炼钢过程的基本反应

㈠ 基本要求 掌握氧化熔炼反应的物理化学原理;了解锰、硅、铬、钒、铌、钨的氧化反应;掌握脱碳反应、脱磷反应、脱硫反应、脱氧反应;了解吸气及脱气反应。

㈡ 教学重点 氧化熔炼反应的物理化学原理;脱碳反应、脱磷反应、脱硫反应、脱氧反应。 ㈢ 教学难点 钢液成份的控制原则。 ㈣ 教学内容

1 氧化熔炼反应的物理化学原理 2 锰、硅、铬、钒、铌、钨的氧化反应 3 脱碳反应 4 脱磷反应 5 脱硫反应 6 吸气及脱气反应 7 脱氧反应

三、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总 内容 学 时 绪言 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 冶金炉渣 化合物的?G?T图 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的燃烧反应 氧化物还原熔炼反应 炼钢过程的基本反应 总计 ?学时安排 课程 设计 讲授 2 8 6 6 6 6 6 40 实验 上机 其它 1 2 3 4 5 6 2 8 6 6 6 6 6 40 28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

后修课程:《材料加工基础》、《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教法、学法建议

本课程是衔接冶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开课基本手段为课堂讲授,部分内容可选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六、考核类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㈠ 考核类型:考查 ㈡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考试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开卷笔试)与平时成绩。

2 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注: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以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定为依据。

3 期末考试命题要求:笔试命题要有一定的题量以及知识点覆盖面,并要体现重点;试题的难度要求及其比例为:识记占10%、理解占50%、掌握与应用占30%,分析与综合占10%。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命题采用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分析题等题型。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㈠ 教材:《冶金原理》,赵俊学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㈡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 《钢铁冶金原理》,黄希祜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 《冶金过程原理》,商宝禄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3 《冶金过程热力学》,魏寿昆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冶金过程动力学》,韩其勇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29

《材料加工基础Ⅰ》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oundation for Material Processing Ⅰ 课程编码:150901 课内教学时数:64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单位:机电信息系 修订人:侯丽丽 审核人:刘鹏

修订时间:2014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分析钢中奥氏体形成、马氏体转变、凝固、结晶的基本原理,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和单相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以及共晶合金的结晶的基本理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钢中奥氏体形成、马氏体转变、凝固、结晶等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和单相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以及共晶合金的结晶方式是本课程的难点,由于需要讲授各种热加工工艺原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大,讲课时要突出重点,由于学时所限,教学内容可以有所选择。

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好课程内容,要求: 1 在学完相应的章节后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 2 各章都布置思考题和习题; 3

除了指定的教学参考书外,学生可查阅有关资料,如教材中各章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有

教师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文献资料、学生自选自学参考文献等。

绪言

㈠ 基本要求 了解热处理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理解铸造原理的相关内容及其在铸造工艺学中的作用。

㈡ 教学重点 热处理的发展历程及铸造原理的作用。

㈢ 教学难点 热处理的发展历程及铸造原理的作用。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