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城市景观史考试题目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0d68fbbceb19e8b9f6ba5c

城市景观史考试

一.填空题

1.西方园林曾有三大流派园林引导欧洲造园体系,它们分别是意大利台地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2.罗马建在废墟上的一座皇家园林是哈德良山庄,他是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品味在建筑和园林上的集中表现。 3.中世纪以意大利实用性为主的寺院庭院,后期是以英法为中心的城堡庭院。 4.意大利三大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法尔奈斯。 5.意大利唯一所建在湖上的庄园是伊索拉贝拉庄园。

6.法国被称为王家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安德烈.勒诺特尔,他的代表作沃-勒-维贡特庄园、凡尔赛宫苑、尚蒂伊庄园、丢勒里宫苑、索园。

7.参照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是哈哈墙,哈哈墙是布里奇曼创建的。 8.率先模仿自然和再现自然的是威廉肯特。

9.第一个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并写了一部《东方庭院论》的是威廉.钱伯斯。 10.威廉钱伯斯仿照中国园林建造的一个园林叫邱园。 11.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是山、水、建筑、植物。

12.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含。 13.现代的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他的设计项目有纽约的中央公园,布鲁克林的展望公园,波士顿的公园系统。 14.美国的区域公园系统分为国家公园和州级公园。 15.德国园林按自然规模级别分为哪几类?几年一次?

国际的是10年一次,国内的是一年一次,省内的是不定期的。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 答:“文艺复兴”指14到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一场反封建运动。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旗号,反对封建神权和教会统治,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提倡理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但丁,拉斐尔伽利略等。 2.哈哈墙 答:“哈哈墙”有称为隐垣或界沟,是由布里奇曼率先采用。它以环绕园林的宽壕深沟,代替环绕花园的高大围墙。它可以界定园林的范围、区别园林内外、防止牲畜进入院内造成破坏。还使得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使得园林与周围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完全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限。 3.从林园

答:丛林园是中轴上的另外一个小天地,他们是整体的统一,隐藏在浓密之中的园子更加隐密,主题多样。丛林园与中轴线在空间上形成了明与暗,动与静的对比。将不同主题隐藏在其中,多变而统一。 4、刺绣花坛

开创者:安德烈、莫来。模仿衣服上的花边,采用黄杨做花纹,除保留花卉外,还大胆使用彩色页岩或软沙石做底衬,装饰效果更加强烈。

三、简答题。识图题(意大利 上课的课堂作业) 1.兰特庄园的园林特征园林布局。 全员公分共分四个台层

第一个台层:入口设置在底层台地上,近似方形的露台上有12块图案精美的黄杨模纹花坛,环绕着中央的石砌方形水池。池中有原形小岛和十字形小桥,4快水面中各有一个小石船。岛上又有圆形的喷泉和铜像。整个台地上午一株大树,空间开敞而明亮。

第二层台地:别墅在第二层上,两座相同的建筑分别列于中轴两侧,当中是菱形坡道,建筑的背后是树阴笼罩的露台,中轴上有圆形喷泉。两侧的方形庭园中有树丛林,挡土墙上有柱廊与建筑。

第三层台层:中轴线上是长条形石台,中央有水渠穿过,可籍流水漂送杯盘。又称“餐园”。尽端三级式溢流水池。 池后有巨大的河神像。由此而上的斜坡上,两侧高篱夹道,当中是龙虾形状的水阶梯。

顶层:台地的中央有八角形泉池,造型优美,四周有绿篱和座椅。全园的终点是居中的洞府,洞府内有女神雕像,两侧为凉廊。

兰特庄园一水景序列构成中轴线上的焦点,将山泉汇聚成河,流入大海的过程加以提炼,艺术性的再现于园中。 各种形态的水景动静有致,变化多端,又相互呼应,结合阶梯及坡道的变化,使得中轴线上的精景色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水源和水景被利用得淋漓尽致。别墅建筑分立两侧,也保证了中轴线上水景的完整与连贯。

五、绘图题

1.阿尔罕布拉宫。(亲 自己画吧 ) 2.空中花园。(亲 自己画吧)

五.论述题。

1.分析法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造园要素、、 ㈠、轴线 ①、轴线是勒诺特尔式园林园林的灵魂,是展现“伟大风格”的最佳手段,所有的造园要素都是根据轴线来布置的。 ②、轴线是景观序列的展开线,毗邻宫殿。

③、轴线是花园的艺术中心,一切精彩,精华最集中的地方。,

④、轴线是一天跌宕起伏的景观线,轴线一端通向中心城市,一端通向森林与原野,使园林与城市被连接统一在一起。

⑤、本身是一条视觉轴线,它在几公里之外就拉开园林游览的序幕。 ㈡、林荫大道

①、长长的直线林荫道路具有深远的透视,引导欣赏者的视觉。

②、轴线上的林荫路通常是轴线空间中最狭窄的部分,与大的开敞空间形成暗与明、合与关的对比。

③、园林之外通向城市的林荫道,是花园构图在外围环境中的延伸,是园林景观的序幕,是园林与周边环境联系的纽带。 ㈢、丛林

①、在勒诺特尔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主题丰富,设计精巧 。

②、隐藏在浓密丛林中的院子更加隐私、秘密,与中轴线在空间形成明暗,动静的对比,将不同主题的小空间隐藏在树林中,统一和协调。 ㈣、运河

①、常位于轴线的远端,长长的笔直的岸线伸向远方,水面反映着天光。

②、运河式中轴视线的延续,使透视线消失在水天交际之处,增加了视线深远感。 ㈤、水景

①、有水池,水镜面,喷泉,跌水

②、法国地势相对平坦,以静水为主,点缀一些喷泉。 ㈥、绿毯

长条矩形的平整草地,大多处在斜坡上,延长透视效果。 ㈦、花坛

①、布置在宫殿前的平台上,装饰性强。 ②、勒:常绿的黄杨,最奢华的是刺绣花坛。 ㈧、修剪植物

中轴线上需要竖向的要素丰富空间,最常见的使用紫衫。 ㈨、雕像

白色的点缀庭园并烘托园林气氛,通常为点状排列形成序列感。 空间布局(画图说明) ①主轴线 ②从林园

③竖向变化:虽不是意大利的层层叠叠,也不是平地花园,开阔的高差起伏丘陵地形;主轴线垂直等高线布置。 ④空间的疏密对比:轴线上开敞,两旁丛林浓密,空间分割由植物完成。

2.论述中国山水园林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异同。 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相似特征:

1 造景的构成元素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植物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同时注重季相与花期变化。而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用石讲究“瘦、漏、透、皱”。可为特置主景,亦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以得某种意境。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常常将水体结合地形,造成两岸缓缓的草坡斜侵入水的美景。造景中植物则以表现树丛与大面积的草地为主,注重树丛的疏密、林相、林冠线、林缘线结合地形的处理。而山石的利用虽不如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中那么多,但也有适当的运用和点缀。

2 对自然的改造中英两种自然式园林都源于自然,对自然都有了一定的改造和提升。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有意识地对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同样也强调与中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相似的观念。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

3 情感的表达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都重视情感的表达,中国的造园家通过园林来宣泄个人生

活的感悟及政治理想的失意。而英国园林中崇尚自然的理念。远处片片疏林草地,近观成片野花,曲折的小径环绕在丘陵间,木屋陋舍点缀其中的景象都透漏出一种渴望阳光、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 诗画的情“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也离不开绘画,许多园林以绘画为蓝本。从肯特到布朗、钱伯斯等人,他们的设计都受到绘画的影响,甚至有些造园家本身就是一个画家。 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差异 从对自然的改造程度上比较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总的艺术法则。中国的园林有意识地对自然加以提炼,加工、改造,从而再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对自然原型的改造非常之大。而英国园林的造园艺术则表现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大部分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只是充分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植物、建筑,对不大和谐的地方进行适当改造,以保证景象的高度完美。 从园林具体形态上比较

从本质上看,中、西自然风格的园林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中国自然式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中国园林来自于自然,但它仅属于你,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它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而英国式的自然风致园林里,自然的表现是外向的,围墙是被严格拒绝的,一些兼具灌溉作用的干沟成为看不见的空间界限。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从园林功能上比较

中国园林受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拒绝功利主义,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因此,中国园林的功能一直以来多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很少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而英国风景园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与中国园林相比,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自然山水式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虽然都属于风景式园林,在总的美学原则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然而在园林的具体形态上却产生了如此本质的区别。归根结底,这种区别是由于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特点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