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文化史-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世界科技文化史-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95d17976c66137ee0619d9

在古希腊哲学的各大学派中最先把数学不仅看作知识、而且当成研究自然的方法的,首推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从“数是万物本原”的自然观出发,不仅认为和谐的几何图形与数有密切关系,而且认为音乐的和谐也与数密切相关;他甚至猜想“全宇宙也是一个数,并应是一个乐调”。他提出数的德性应该是完全的、均匀的、和谐的,宇宙间存在数学上的和谐的假说。当然这种“数学和谐性假说”把适合现象的数学关系看作事物何以如此的解释,把主观上自由创造的数学模型强加给自然界,在本体论上是错误的。但是,数学和谐性假说作为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的核心内容的提出,标志着数学理性的萌芽。

3、数学理性主义

数学理性主义发端于毕达哥拉斯。他从“数是万物本原”的自然观出发,提出宇宙间存在数学上和谐的假说。这种“数学和谐性假说”标志着数学理性萌芽。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 “理念”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在这一基础之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柏拉图原理。并继承了方法论上的毕达哥拉斯主义倾向。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理念”;人们认识自然的顺序应当是从“理念”开始,到“ 数理对象”(即算术数和几何图形),再到“可感觉事物”。他承认理念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可用数学上和谐的关系来解释。在这里,“数理对象”不单单是居于普遍理念和个别事物之间的特殊层次上,重要的问题在于,它还是联结理念和可感觉事物的中介。换句话

说,数学在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过程中,始终起着工具的、方法的作用。

4、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把毕达哥拉斯关于日、月、行星的均匀圆周运动的假说,扩展为所有天体的运动模式。尽管当时的天文观测已发现部分星体表观运动的不规则性,但柏拉图仍坚信天体作为神圣不变的永恒存在,其运动必定遵循均匀(匀速度)而有序(正圆形轨道)的原则。这就是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柏拉图原理”。这条原则作为数理天文学萌芽的标志直至近代还指导着天文学的发展。

5、拯救现象运动

在古希腊时期,天体代表着永恒的﹑神圣的﹑不变的存在,它们必然是沿着最完美的圆形轨道绕地球作匀速运动。但人们在实际的观测中却发现了行星表观上的不规则运动。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使得行星运动也成为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这就是拯救现象运动。在柏拉图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的影响下,欧多克斯和亚里士多德先后提出了 27个天球和55个天球的同心球体系;而后,阿波罗尼乌斯和希帕克斯又分别提出本轮——均轮概念和偏心圆概念;最后到罗马时期,托勒密集前人之大成,在《至大论》中完成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地心体系。他用了近80个圆周、设计了偏心圆、本轮、均轮等一系列轨道再现行星的表观运动,并预告行星的位置。准确率相当高,偏差

在很长时间内未超过2度。可以说,该体系基本上用圆形匀速运动说明了行星表观上的不规则运动,实现了拯救现象的目的。

6、本轮——均轮体系

为了使地心说也能解释行星亮度的变化,用匀速圆周运动说明行星表观上的不规则运动,公元前3世纪,丕嘉的阿波洛尼乌斯 (Appollonius of Perga,公元前247?~前205?)提出了均轮、本轮的概念,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沿着本轮作匀速圆周运动,本轮的中心又沿着均轮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则处在均轮的中心。也就是说,一行星P在中心为S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而S本身则在以地球E为中心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P所沿的小圆叫本轮(或周转圆),S所沿的大圆叫均轮(或从圆)。本轮均轮系统到公元2世纪的托勒密时期发展到完备的程度。他在其巨著《天文学大成》中,用本轮﹑均轮﹑偏心轮﹑等大轮等一系列圆周运动,对每个天体找出一种组合,用以预告它的位置。这个预告与实际相差在很长时间内未超过2度,这是本轮均轮系统之所以能沿用1400年多的认识论原因。另外,还可以举出两条社会原因﹕一是与一般人的常识相吻合﹔二是不违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和宗教教义。

7、Ptolemy的地心说

托勒密把宇宙描绘成以地球为中心的八重天球,它们由里层向外层逐次排列的顺序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他用了近80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面运

动,数学严密、论证完整。托勒密为了描述星体运行,设计了很多实际上不存在的运行轨道,包括偏心圆、本轮、均轮;目的就是解决数学与观测的矛盾,对每个天体找出一种组合,用以预告它的位置。这个预告与实际相差在很长时间内未超过2度,这是本轮均轮系统之所以能沿用1400年多的认识论原因。另外,还可以举出两条社会原因:一是与一般人的常识相吻合;二是不违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和宗教教义。同时,他还观察了不少新现象,如月球运行中的二均差等。而且他编制了包括1023个恒星的星表。因此我们说,这个体系的提出是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8、亚里士多德五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在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元素说,即火、水、土、气加上第五元素——以太组成万物。前四种元素组成地球上的物质(即月下世界),它们各有自己的天然位置,重的在下面,轻的在上面,各种运动都是由于它们力图恢复自己的天然位置而引起的。至于第五元素,则组成天上的物质(即月上世界)。月下世界的物质有生有灭,而月上世界的物质则是永恒的,沿着最完美的圆周轨道作匀速运动。他把天上、地下的元素区分开,认为在上的高贵,在下的卑贱。这种元素等级制度的出现,是世俗等级制度强化的反映。

9、希波克拉底体液病理学说

希波克拉底把当时自然哲学中的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应用到医学中来,提出了“四体液致病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