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资产证券化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9c48caa6c30c2258019e4e

(二)市场,即供需双方的需求 1.发起人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

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 = 存贷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 发行方降低资产端久期; 多元化融资渠道。

2.投资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需求/特别是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 投资人对不同期限、流动性、信用产品的需求 目前对MBS的挑战:negative excess spread。 (三)“软环境”,即法律法规和监管

1、发起方的风险资本约束:风险自留比例、在证券化资产风险权重

2、资产证券化载体SPE的合并报表规定: 与发起方的风险资本约束密切相关,发起方可否通过证券化把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移出,减少风险资产要求,从而提升资本充足率或降低资本要求。

3、投资人的产品选择限制和监管:美国的退休收入证券法案(“ERISA”)规定退休基金不能购买无评级或非投资级的债券等。资产证券化把资产打包成良好信用评级的资产支持证券来满足退休基金投资要求。 4、 资产证券化的税收:国家可以利用税收规定来调节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进而抑制或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

5、 IT支持/商业模式革新/服务商。

五、资产证券化的好处与会计处理方式

一、资产证券化会计主要是回到这两个问题: 1.交易中的特殊目的实体(SPE)是否需要合并入表? 2.资产的转让是否在会计上形成销售? 二、不同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下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虚构的银行的简化一个季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该银行总资产400亿美元,股东权益50亿美元,未进行贷款证券化情况下预计的季度净利润为1.44亿美元。该银行的资产中有贷款250亿美元,其中有100亿贷款拟在该季度末进行资产证券化。

该银行季度末进行了100亿美元的贷款资产证券化:共发行了与资产等面值的资产支持证券100亿美元,其中90亿美元有评级的证券由第三方投资者购买,而银行保留了10亿美元级别较低的证券。该银行保留了超额利差的权利和对所转让的贷款的服务权。以下是该资产证券化交易的经济收益计算。

情景一: 交易的特殊目的实体无需合并,资产的转让形成销售(终止确认)在该会计情景下,证券化中转让的贷款不再出现在证券化后的资产负债表上,取而代之的是证券发行的现金所得(89.6亿美元),保留的资产支持证券(10亿美元)以及超额利差和贷款服务权的价值(2亿美元),该交易对银行的负债没有任何影响。

交易的经济获利(1.96亿美元)将会作为资产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利润表(不考虑税收的影响)

证券化后,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现金和证券取代了原来的贷款,总体资产的风险度降低,相应的资本要求也会降低。同时由于资产销售收入的实现,未分配利润增加了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比例提高,从12.81%升至13.24%。利润表中,资产销售收入的确认使季度净利润从原来预计的1.44亿美元升至3.4亿美元;资产收益率从1.43%增加到3.37%;股权收益率从11.20%增加到25.43%。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财务指标的“刺激”作用立竿见影。

情景二: 交易的特殊目的实体需要合并或资产的转让不能形成销售(作为借款抵押)虽然在法律形式上已经实现“真实销售”,但在会计上必须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出售证券增加现金,同时也成为负债(借款);银行保留的资产支持证券,超额利差和贷款服务权不在表内作确认(也被称作“消失在表内”)。该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在证券化后都增加,而股东权益没有变化。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趋于弱化,虽然总

体资产的风险因为现金的注入而得以降低,但是负债的增加提高了杠杆,股东权益比例从12.81%降至10.47%。

由于资产的转让没有实现销售,该交易对利润表没有任何影响。同时,由于资产的增加,当期资产收益率从1.43%降到了1.17%(虽然只是暂时的)。

通过以上两个会计情景的对比,资产证券化交易在财务报表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会计处理方式决定的。

六、合并报表初步探讨

1.《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67号-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并》 可变利益实体

根据FAS167规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任何实体均是可变利益实体(VIE): 1)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风险权益投资人缺少下列任一特征:

① 通过表决权或类似权利,实现主导对实体经济表现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的权力; ② 承受实体预计损失的义务; ③ 获取实体预计剩余收益的权利。

2)在没有额外的次级财务支持下,风险权益投资不足以为实体自己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