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周练试题416 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周练试题416 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a87eab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0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毫无意义”不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B13.A 14.B15.(1)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行军”、“驰”、“入”各1分,句意2分) (2)项羽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归”、“妻子”、“别去”各1分,句意2分) 【解析】1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A项“王”名词加宾语,活用作动词,译为“封王”是准确的。B项“信”根据“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推测,应译为“守信”。C项根据“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可以猜测,为“问候”。D项可结合成语“数见不鲜”译为“屡次、多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3.

试题解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C项,均为副词,译为“就”;因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A.者:均为代词,译为“……的人”。B.第一句中“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句中的“而”连词,表修饰。C.第一句中的“乃”副词,译为“竟”;第二句中“而”副词,译为“就”。D.第一句中“以”动词,译为“率领”;第二句中“以”连词,译为“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4.

试题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经过比较可知B项汉王历数项羽各种罪行的目的不对。当为激怒项羽,瓦解项王军队,动摇军心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

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行军”古今异义词,译为“在军中走了走”。“驰”译为“快速、飞快”。“入”译为“进入或到达”。(2)“归”使动用法,译为“让……回去”。“妻子”古今异义词,译为“妻子和子女”。“别去”古今异义词,译为“离别而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困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隔着水谈话。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你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平定关中的人就推举他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项羽(你)假冒上级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

(这是你的)第二宗罪。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怀王约定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又)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你)作为臣子却杀害主人,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被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我率领正义之师跟从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您(单独)挑战呢?”项羽大怒,俯身用弩射中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指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汉王)病愈后,向西入关到栎阳,慰问当地父老,摆酒招待,砍了塞王司马欣的脑袋挂在栎阳街市上示众。停留四天后又去军营,在广武驻军。关中的部队又渐渐出动(袭击楚军)。这时,彭越率领部队驻扎在梁地,往来困扰楚军,断绝楚军粮食供应。田横也前往参与。项羽屡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前来袭击楚军。项羽害怕了,就与汉王立约,把天下(疆土)从中间分开,鸿沟以西,疆土割给汉,鸿沟以东面,疆土割给楚。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16.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

18.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9.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20.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21.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或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2.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解析】 21.

试题分析:解题思路:1、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2、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3、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略

【解析】2012年合肥“一模”语文卷出的是命题(标题)作文,审题立意有两个限制:引导材料和文题。

“有人说,脚步达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 引导材料浅显却蕴涵着深刻而生动的生活感悟。

眼睛比脚的视界更远,很显然,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阐释的;但是它具有象征意义,意思是人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敢于展望未来,有清晰的自省意识去规划未来。行动是重要的,但高远的目光似乎更加重要,毕竟脚步丈量的长度是有局限的,人类不能被脚步苑囿。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从生理的角度说,目光范围局限,人可以展开丰富的心灵遨游。比如庄子的哲学,现实是物质的客观存在,无法突破,无法跳出,庄子只能是心灵的遨游,这是一种审美的哲学。看起来迂阔不切实际,实际上它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性格,让人的灵魂挣脱现实的桎梏。

所以笔者认为,提示语阐释了追求的两重境界,体现了肉体的局限和精神的无限。对现实的物质的追求终是残缺和遗憾的,是有止境的,但是,精神、文明,让我们通向完美,通向无限。脚步和眼睛可以到达的地方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空间,而它们到不了的地方,那些只属于心灵的地方,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苇草的有限和脆弱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现实,那是生存层面的。而如帕斯卡尔般心灵的强大,才是生活层面的,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珍贵。命题从生活的层面上升到了精神的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如何得到精神的慰藉,从而达到一种灵魂的皈依。 文题“心灵的到达”,笔者认为在立意方面,首先要分析题目“心灵的到达”的结构方式。这是一个偏正词组,重心放在“到达”上,对“到达”可以理解为“追求”、“理想”等,也可以理解为是最后的目标,还可以理解为过程等。既可以谈到心灵可至脚步、眼睛所不可至之处,也可“到达”理解为最后目的,“脚步、眼睛、心灵”都是手段。根据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可以为“到达”以及“脚步、眼睛、心灵”赋予不同的内涵,对应不同的境界、层次、阶段,一层层地升华,一层层地挖掘,注意详略安排,逐步从有限到达无限,从束缚到达自由,从现实到达理想。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心灵”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这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或者说是灵魂的追求。 其次,引导材料和文题都在提示我们应该从正面立意,只能谈到达,不可以谈心灵难以到达。如果只选择对目前社会现象的一味的抨击或者是表达一种悲观的社会表明的见解,显然已经偏离了对作文命意的理解。还有,写作时切忌无病呻吟,或者盲目拔高,不管是叙事还是议论都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与现实的社会状况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