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诱变育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七章 诱变育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aeca34b52acfc789ebc99b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七章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成就及特点

一、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1.诱变育种历史

①1927年,Muller在第三次国际遗传学大会论述X-射线诱发果蝇产生大量变异,提出诱发突变改良植物。

②之后,Stadler在玉米和大麦上首次证明X射线可以诱发突变。

③Nilsson-Ehle (1930)利用X射线辐照获得了茎秆坚硬、穗型紧密、直立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大麦突变体。

④1934年,Tollenear利用X射线育成了第一个烟草突变品种—Chlorina,并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

⑤1948年,印度利用X射线诱变育成抗干旱的棉花品种。

诱变源不断丰富和改进,从早期的紫外线、X-射线到r射线、?射线、中子和各种化学诱变剂

11957新中国第一个五年科学技术规划中,利用原子能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室

21961年成立了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设立了辐射遗传育种研究室。 ○

3随后各省也相继成立有关研究机构,为广泛开展诱变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上利用辐射诱变育成了新品○

种,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到1975年,已在8种作物上育成81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约100万hm2。(在各种作物上取得成功) 2.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辐射诱变育种已经对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 ○

a辐射诱变育种的植物种类已相当广泛,几乎遍及所有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课本)

b我国诱变育成的作物品种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辐射诱变育种在农业增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课本) 2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 ○

a辐射诱变可使作物产生很多变异,这些变异就是新的种质资源,可供育种利用。(课本)

b将辐射诱变产生的优良突变体作为亲本用于选育杂交品种是诱变育种的另一用途。

- 1 -

第七章 诱变育种

二、诱变育种的特点 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

1一般诱变率在0.1%左右,但利用多种诱变因素可使突变率提高到3%,比自然突○

变高出100倍以上,甚至达1000倍。

2人工诱发的变异范围较大,往往超出一般的变异范围,甚至是自然界尚未出现或○

很难出现的新基因源。

2.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

1一般点突变都是使某一个基因发生改变,所以可以改良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但同 ○

时改良多个性状较困难。实践证明,诱变育种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的早熟、矮秆、抗 病和优质等单一性状。

2诱变育种对二倍体的自花授粉作物较为有利,如果是多倍体或无性繁殖作物则收○

效较少。

3.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诱发的变异大多是一个主基因的改变,因此稳定较快,一般经3—4代即可基本稳定,有利于较短时间育成新品种。

4.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

诱变育种很难预见变异的类型及突变频率。虽然早熟性、矮秆、抗病、优质等性状的突变频率较高,但其他有益的变异很少,必须扩大诱变后代群体,以增加选择机会,这样就比较花费人力和物力。

第二节 常用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物理诱变剂的类别与性质

很多因素都可以诱发植物发生突变,这些因素统称为诱变剂。典型的物理诱变剂是不同种类的射线。育种工作者常用的是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

- 2 -

第七章 诱变育种

(一)紫外线

特点:波长较长(200~390nm)、能量较低的低能电磁辐射,不能使物质发生电离,故属非电离辐射。

用途:紫外线对组织穿透力弱,只适用于照射花粉、孢子等,多用于微生物研究。 (二)X射线

特点:X射线是一种核外电磁辐射。X射线发射出的光子波长约0.005-1nm。X射线的波长能量,对组织的穿透力和电离能力决定于X光机的工作电压和靶材料的金属性质。一般育种中常用硬X射线,应用铅板作防护。 (三)γ射线

γ射线是核内电磁辐射。与X射线相比,γ射线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穿透力更强。γ光子波 长<0.001nm,能量可达几百万电子伏,可穿入组织很多厘米,防护要求用铅或水泥墙。γ射线是目前辐射育种中最常用的诱变剂。

1.γ射线放射源 γ射线由放射性元素产生。现在农业上常用的γ源有两种:钴60(60Co)和铯137(137Cs)。(比较)

(1)发生:60Co:中子轰击金属钴。137Cs:由铀裂变产生。

(2) 能量:60Co放射的γ射线有两种能量:1.33MeV和1.17MeV;137Cs:0.66MeV。 (3)半衰期: 60Co的半衰期为5.3年,137CS为30年。与60Co相比。

2.γ辐射装置:常用的γ辐射装置有γ照射室、γ圃、γ温室和人工气候照射室(图7—2)。

(1) γ照射室。分辐照控制室、迷道和照射室三部分。控制室内的装置有升降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安全报警装置、剂量监测装置、电视监测装置等;迷道为S型、C型和L型,有单道和双道两种形式,至少有三个拐弯以降低射线能量;照射室内有一贮源井,- 3 -

第七章 诱变育种

分水井和干井两种,深度根据辐射源的强度而定。γ照射室一般采 用的源强度在几千居里(Ci)至几万Ci,照射量率从几个Gy/min至几千百Gy/min。

(2) 照射圃(或称钴圃、γ圃、铯圃)。照射圃是安装在实验田中的辐射装置,特点是可以在作物的某一生育期进行慢性照射。实验田周围多建有高的防护墙、防护堤以及利用特殊的地形,如山区的凹地等进行防护和屏蔽,照射完毕,钴源降入下,圃内达到容许水平。我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在成都也建有一小钴圃(图7-C)。

(3) γ温室、人工气候辐照装置。γ源安装在温室或人工气候室内,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可对生物材料进行急性照射或慢性照射 (图7-B)。

(四)粒子辐射

与以发射光子的电磁辐射不同(光子无静止质量且传播速度不变),粒子辐射是由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组成。粒子辐射分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2种。 1.中子(不带电粒子)

特点:①中性粒子,不易和电子发生能量转移作用,质量大,有强的穿透能力;②危险性很大。中子可以自由通过重金属元素,能穿过几十厘米厚的铅板,中子防扩层采用石蜡一类含氢原子多的物质(如水和石蜡)。

分类:中子按其能量可分为:热中子、慢中子、中能中子、快中子和超快中子。 发射源:①反应堆中子源;②加速器中子源;③同位素中子源

(1) 反应堆中子源。原子裂变时会释放出中子(快中子),能量不一致,多数在0.2M~20MeV能级范围,又称裂变中子。裂变中子通过碳或氢一类减速剂,使能量减少至0.025MeV,变为热中子。反应堆引出的中子还混有大量γ射线,所以反应堆中子能谱是混合能谱,中子剂量测不准,照射保证率低,重复性差,不宜作研究用。

(2) 加速器中子源。利用各种加速器使带电粒子获得较高能量轰击某些靶核,以引起发射中子的核反应(单能快中子)。由加速器产生的中子的特点是:①强度高,单能谱,剂量准确适于研究用。②不运行时没有放射性。③造价较高,大 量照射收费昂贵。目前我国辐射育种中所采用的大部分为加速器中子源。

(3)同位素中子源。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时放出一定能量的射线轰击靶物质,产生发射中子的核反应。

① (α,n)中子源(主要用226Ra(镭),210Po(钋),N1Am(镅)产生的粒子去轰击铍(Be)产生,中子的产额最高,主要)

② (γ,n),中子源的中子产额低,很难用于诱变,但因小型便于运输,可作为流动中子源,进行巡回照射。

③锎(252Cf)自发裂变中子源,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超小型强中子源。这种中子源寿命较长,中子产额高。今后的辐射育种中可能得到实际应用。 2.带电粒子辐射

α射线:①由天然或人工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②它是带正电的粒子束,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也就是氦的原子核,用4/2He表示。③穿透力弱,电离密度大是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