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b0f00c7cd184254b3535ac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4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一般表面负荷取0.8~1.5m3/(m2·h),停留时间为4h~5h,采用底部均匀布水。

出水装置采用池顶部平行出水堰汇集出水,出水堰设置档渣板,以截留含有气泡的浮渣,这部分浮渣大部分是水解活性污泥,当气泡在水面释放后会重新沉入池内。

排泥装置位于池中部,由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保留了高活性的浓污泥,而中上层是较稀的絮状污泥,当水解酸化反应池内水解污泥增加到一定高度后,会随出水一起冲出沉淀池,因此,当沉淀池内的污泥达到一定高度时,应从沉淀池中部进行排泥。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3500m3/d = 146m3/h = 0.04m3/s; 表面负荷,一般为0.8~1.5m3/?m2?h?,取1.0; 停留时间t一般在4~5h,本设计采用4h。 (2)设计结果

池表面积 A=145.8m2 ; 有效水深 h=4m ; 有效容积 V=584m3 ;

进水配水系统:干管流量v1=1.5m/s,采用管径250mm,干管始端流速 v=0.90m/s,支管中心间距 d=1.5m,池中支管数 n?98根,查表得管径为32mm,支管始端流速 v=1.43m/s。

4.5 生物接触氧化池

淹没式生物滤池亦名生物接触氧化池,它相当于在曝气池中填装了填料,也相当于生物滤池浸没于污水中工作。它具有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管理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本设计采用两座一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每座分为八格,单格生物池内分三层,每层一米的高度,曝气采用鼓风曝气的方式,填料采用蜂窝型玻璃钢填料。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3500m3/d = 146m3/h = 0.04m3/s; 容积负荷 M=2kg BOD5/(m3·d);

3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 17 页 共 61页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滤料层总高度H=3m; 气水比D0=10: 1; (2)设计结果

滤池有效容积V?250.3m3; 滤池总面积F = 84m2(取40 m2); 滤池格数f =10m2 ; 校核接触时间t?1.9h; 滤池总高度H0= 6m; 实际停留时间t?1.85h; 需气量D =36.5m3/min。

4.6 二沉池

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3500m3/d = 146m3/h = 0.04m3/s; 中心管内流速v0=0.03m/s; 沉淀时间t=2h;

废水在沉淀区的上升流速v=0.4mm/s=0.0004m/s; 污泥斗下部直径d0=0.4m。 (2)设计结果

中心管面积 A1 =0.77m2,中心管直径d0?0.869m; 沉淀池有效水深 h2 =3m;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间隙高度h3?0.32m; 沉淀池有效断面面积,即沉淀区面积A 2 =38.65m2; 沉淀池总面积A=39.42m2 ; 池径D?7m;

沉淀池总高度H= 8.91m。

3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 18 页共 61页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4.7混凝池

混凝工艺设置在固液分离设备之前,与分离设备组合起作用。它能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降低出水浊度和BOD5;效去除水中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有效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色度、重金属等。

整个混凝工艺流程为将配制好的混凝剂通过定量投加的方式加入到原水中,并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水和药剂的快速均匀混合,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

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本设计采用湿投法,相对于干投法,湿投法更容易与水充分混合,投量易于调节,且运行方便。湿投法的工艺流程是:溶药池,计量投加设备,混合池。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3500m3/d = 146m3/h = 0.04m3/s; 混凝反应池:反应时间 T = 20min; 有效水深 H =1.92m;

沉淀池:中心管内流速v0 = 0.03m/s; 沉淀时间t = 2h;

废水在沉淀区的上升流速v = 0.8mm/s = 0.0008m/s; 污泥斗下部直径d0 = 0.4m。 (2)设计结果

混凝混凝反应池面积F?12.5m2; 反应池容积W?24m2; 沉淀池有效水深 h2 = 1.92m。

4.8斜板沉淀池

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按水流方向分为上向流、侧向流和同向流三种,这里采用侧向流。

4.9污泥浓缩池

间歇式污泥浓缩池是一种圆形水池,底部有污泥斗。间歇式污泥浓缩池在工作时,先将污泥充满浓缩池,经静置沉降,浓缩压密后,池内形成上清液区,沉降区和污泥区。然后,从侧面分层排出上清液,浓缩后的污泥从底部泥斗排出。间歇污泥浓缩池用来污

3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 19 页 共 61页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泥量较小的系统。

在投入污泥前必须先排除浓缩池已澄清的上清液,腾出池容,故在浓缩池不同高度上应设多个上清液排出管。

(1)设计参数

① 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当为混合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8%~99.5%。

本设计污泥含水率P1 = 99%

② 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 kg/(m2·d);当为混合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25~80 kg/(m2·d)。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本设计浓缩后污泥含水率P2 = 97%

③ 污泥浓缩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本设计取污泥浓缩时间T = 12h

④ 浓缩池固体通量M为0.5~10kg/(m2·h),本设计取2.0 kg/(m2·h),即48 kg/(m2·d)。 (2)计算结果

污泥量Q?2391.4kg/d; 浓缩池面积A?63.8m2; 则浓缩池直径D?9m; 超高h2?0.5m;

浓缩后污泥体积 V2=60m3; 浓缩池总高度H =4.8m;

取进泥中心管D0=1000mm,污泥入流槽尺寸400mm×400mm。

4.10污泥脱水机房

(1)设备选型 ①污泥产量

经浓缩后污泥体积为60m3/d,含水率97.5﹪。

②污泥脱水机:根据所处理的污泥量,选用DY型带式压榨过滤机一台,技术指标如下图4-1:

3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 20 页 共 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