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陶渊明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b83223dd36a32d7375810f

论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

作者:李虹(2008213171)

所在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04班

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璀璨的一颗星星。在陶渊明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审美对象,其诗歌语言“自然、质朴、纯真”的特征早已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艺术典范。自然、朴素、平淡的语言风格;饱含哲理、意蕴丰富;简练而富于诗意的散文化的笔调;五言为主的诗体特色,且多用组诗。这所有的特征都是他对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追求的反映,他诗意般的语言特色也正来源于他旷达开阔的胸襟气度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陶诗任情真率,自然纯朴,落尽铅华,绝去矫饰,使他在文坛上“独起众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永恒

的不朽!

关键词:陶渊明、诗意、平淡、意蕴丰富、五言

前言:作为东晋时期同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在语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都有目共睹的。在陶渊明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审美对象,从而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其诗歌语言“自然、质朴、纯真”的特征早已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艺术典范。自然、朴素、平淡的语言风格;饱含哲理、意蕴丰富;简练而富于诗意的散文化的笔调;五言为主的诗体特色,且多用组诗。他诗意般的语言特色来源于他旷达开阔的胸襟气度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淡泊高远、淳朴真诚的人生追求。

一、自然、朴素、平淡的语言风格

自然,是陶渊明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哲学,这是他的人生旨趣,同时也是他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征。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元好问评论陶诗时曾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表达了他对陶诗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的赞赏和推崇。清朱庭珍在《莜园诗话》中也说:“陶诗独绝千古,在‘自然’二字”。这些都是与他自幼过着简朴的农村的生活,对家乡的山水田园有着无比的热爱是分不开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没有世俗的烦恼,只有自然的风光和淡远的情趣,而这一切天真自然之趣都通过他平淡、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然而,陶诗语言的朴素又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的,而是经过了高度的精炼的,它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因而呈现给人的是一种明净的单纯。

例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定居在繁华之处,却没有车马喧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自是因为作者有着淡泊宁静的心念,因而不被俗世所扰。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于东墙下采撷几株清菊,心在一片自然的宁静中徜徉,抬头见到南山胜景亦是绝妙如画。夕阳之下,飞鸟结伴归林。在这种意境下,再承上思索,便觉得似乎这里就包含着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全诗很美,无一处生硬,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着作者的人生追

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再看《和郭主簿二首》之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作者除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清琴,壶中浊酒,都是陶渊明笔下最自然、淳真、朴素无华之景物。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在他的笔下化为最纯真、质朴的唯美。

二、饱含哲理,意蕴丰富

陶诗的好处,除了语言的自然、朴素、纯真之外,还在于他能做到“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饱含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体悟,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正如苏轼所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如《拟古》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虽见门庭荒芜,但仍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如《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以“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在此却被陶渊轻松道破。

三、简练而富于诗意的散文化笔调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殆无长语”(钟嵘《诗品》),以简练为诗意的笔调营造出一种旷达开阔的胸襟气度,充分表达了他对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的追求。陶诗着重写心,而正因其心境通透明彻,其诗的声韵和节奏舒缓而沉稳,以散文化的语言,给人亲切之感。

其诗语句简练而意义完整,如: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从

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游斜川》)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乞食》)大量连词、代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的运用,既使得其诗歌语言意象疏朗而语意冲淡,又使得其诗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无浓重的色彩,但却因自然流露的心境,真切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清高超逸的人格,使得诗句语言如春雨润物一般慢慢渗透到读者心中,如《归园田居》。又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南窗革时物,北林荣且丰。神渊写时雨,晨色奏景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除阶旷游迹,园林独余情。(《悲从弟仲德》)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九日闲居》)借助整齐的对偶形式与谐调匀称的音节,把相互对应的两个部分突现出来,使它们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既显得自然本色,又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化与感染力。

四、五言为主,多用组诗

陶诗另一个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就是多数诗歌都是五言诗,且多用组诗,如《饮酒》、《归园田居》、《杂诗》、《读山海经》等。陶渊明大量地学习和借鉴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如《古诗十九首》、曹丕、曹植、阮籍、左思,以至于民歌,对陶渊明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曹植诗歌为例:曹诗有“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杂诗》七首其五),陶诗有“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拟古》九首其二);曹诗有“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箜篌引》),陶诗有“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曹诗有“种豆南山下,葛蔓自成阴”(《种葛篇》),陶诗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五首其三);曹诗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陶诗有“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十二首其四);曹诗有“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何意回瓤举,吹我入云中”(《杂诗》七首其二),陶诗有“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杂诗》十二首其一)。

但是,曹植诗的语言风格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与陶诗语言风格有显著的区别。可见,陶渊明学习前人的语言,并不为其所圃,而是结合自己的个性,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化入诗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显著的风格。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道其诗“独起众类”,也是包含了这方面的因素的。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恰如其为人的高尚品格一般,自然、质朴、纯真而又充满着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的深意,这是陶公文学作品得以历经千年而依旧流芳于世间的重要原因。其文学创作因而也卓绝千古,成为后世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参考书籍: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 《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钟嵘诗品笺证稿》,王叔岷,中华书局 ,2007 年7月 《陶渊明集译注》,逮立钦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