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例谈教材重组下的二年级童话教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小学语文论文例谈教材重组下的二年级童话教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fce545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2

化零为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

——例谈教材重组下的二年级童话教学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以知识为中心,忠实地传递教材文本内容;“用教材教”则是以情景为中心,根据课程标准,按照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增删、归并处理。那么怎样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也就是说,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我们认为,“用教材教”应以重组为基点。教师的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重组思路有很多:可以以话题重组,可以以情感重组,可以以作家重组……

此次研究,我们以童话为单元,进行教材重组。 一、整体把握,进行单元整合

本单元都是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下的寓言教学中,我们只是初步地引导学生读通故事,感知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从而明白道理,在教学中教师扶得比较多。到了二上的童话单元,我们试图进行单元备课,让学生也进行一单元的预习,从整体上感知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掌握学习寓言类课文的方法。因为本单元三篇课文《小鹰学飞》和《狼和小羊》以及《狐狸和乌鸦》在文本结构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如都是三次对话,透过人物的动作可以看出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掌握此

类课文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前两课采用教结构的方式,《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则采用用结构的形式,试图体现长程两段式的思想。

这次教材的重组改动的是教学要求的顺序,简单的先来,困难的放后。

我们在进一步分析这三篇课文后,发现这三篇课文理解上的难度也是不同的。《小鹰学飞》中的语言比较直白,人物形象也比较简单,内容更贴近学生,我们将它放在起始篇的位置上。《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对话很丰富,神情、动作描写比较生动,很适合学生用前一课学到的方法来学习,我们就把它放在第二篇。《狐狸和乌鸦》中,三次对话和刚才两篇又有所不同。前两次乌鸦都没有说话,后一次也只有“哇”的一声,这给学生揣摩人物心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对学生来说也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将这篇文章定在第三篇来学习,希望学生能用前面学的方法比较自主地来学习。

二、 整体解读,锁定主导线索

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形成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学习,并使学习目标实现有机整合的“理想意图”和操作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体现童话类课文学习的三个层次。首先,找对话,了解故事内容,理清层次。其次,品对话,以揣摩人物的心理为抓手,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从而感知人物形象特点,有表情地朗读。 第三,比对话,明白道理。在这个环节中,希望能让学生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掌握这类课文的一般的学习过程。它既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在能力、情感上可达到的“理想意图”,也是驾驭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线索。

三、 整体规划,刷新学习目标

即基本思路的具体化,它不仅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尤其需要对分解后的目标实现整合。我们在品读对话的过程中还是重点抓朗读,最后把时间留出来表演,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内化语言。一下的时候,我们的表演主要以文本为主,学生落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旁白辅导表演的水平上。二上我们则提高了一点要求,如补白、设计表情、动作,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敢于创新,放飞学生的思想,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作业续编故事试图也体现这一点意图。而所有这些目标都并非是散乱无章的,而是紧密地聚合在主导线索上,即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四、整体策划,优化教学过程

重组教材之后,又该如何实施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呢?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课前积累先行

和以往一样,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根据本组单元内容确定学生课前积累的内容。这几篇课文讲的都是动物的故事,我们就将积累落在成语的积累上,让学生收集带有动物的成语,或者带有动物的成语的故事。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对这些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知识积累中渗透着情感的积累。

(二)单元整体预习

在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事先回去读通四篇课文,然后课堂上花一节课时间来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每一课的故事内容,发现他们

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组课文前对课文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希望学生在比较异同中,无论是课的结构、内容还是表达形式上都能有所发现。比如:我们在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说《小鹰学飞》时语言还是很罗嗦的,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到第三篇《狐狸和乌鸦》时,很多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学生还发现《小鹰学飞》和《青蛙看海》都是写为了一个目标不断努力的故事,《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都是写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断地想坏主意的故事。

整体预习之后,我们在学习具体一篇课文的时候再进行更为深入的预习。

这三课每一课都围绕同一个目标来进行,但要求是逐步提升的,是一种递进式的推进。

(三)教学分批推进:

为了便于研究,发现问题有及时调整改变的机会,我们在年级里采用的是分批推进的方式,这样更便于我们反思重建课堂。

如在先行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们发现一开始注重品读关键词来感受人物形象,落实到每个词,无形中就加大了学生的难度,太注重工具性,学生进入不了故事的情境,老师累,学生也跟着受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反复思考,将原来的两条线——乌鸦一条、狐狸一条,改为一条线,即通过从乌鸦的角度来识破狐狸的花言巧语,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在情境中学习语言,使教学变得简约,让学生尽情地投入情境。

这个线索的简约处理还试图体现一点价值取向上的引领。从狐狸

的角度去揣摩它的心理,可能无形中在诱导原本纯真无邪的孩子学会如何利用花言巧语来赢得一些利益,所以,经过思考,我们最终从乌鸦识破到逐渐心动、得意得忘乎所以的角度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经过调整后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系列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和课前积累相互呼应,是为了将课前积累落实到实处。如动物成语大比拼、成语故事大家讲、童话故事大家演、我也来做小作家……这一系列的主题式拓展将本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

童话,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如何体现童话教学的螺旋式上升,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