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史复习资料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城建史复习资料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0f5f1b964bcf84b9d57b43

14 中国古代都城的演变规律

1) 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及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周代已经将对称的布局应用到一些大型建筑群中。 2) 春秋战国一些城址中,大型建筑土台也按一定的轴线布置。3) 汉长安总体布局虽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是很严整的。4) 曹魏邺城布局就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形式。5) 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手法进行完善。城门的数量及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坊的大小及划分,均严格对称衬托出中轴线朱雀大街。又以轴线来正对全城的主要建筑-----宫殿。 6) 宋东京(开封)也对宫城的正门开辟了宽广的御用道路。 7) 到元大都,总体布局艺术又达到一个高峰。除了南北向的中轴线以外还出现了东西向的横轴线,并在两线的交汇处修建全城的几何中心---中心阁。加强了总体布局的次序感。 8) 明清北京城在总体布局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15宋代中国的“城市革命”与城市形态的演化 “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抑制商业活动的最后阶段,即商品的交易过程。所以,他们牢牢把握住市场不放。在汉、唐以来的城市规划中,把一切交易行为集中到“市”里去进行,由官府委派的胥吏来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但是,到了北宋时期,工商贾合为一体,也就更需要对城市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北宋政府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坊墙毁弃,市巷融合,已经允许沿街开设店铺了。这是一场“城市革命”,使城市生活越来越多元化,也促进了商业繁荣。随着城坊制度的变革,城市的市场不再是官家特设

的管理区域,城内不再划分方形之坊,而是大街小巷纵横,店铺鳞次栉比。 由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因此“四夷朝贡,曾无虚岁。”东京成为全国贸易的中心,也成了外国使节、宗教教徒和商人非常活跃的城市。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更加深了城市经济繁荣。 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16上海里弄: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新的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在小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住宅。这类住宅可分为新老石库门,广式房屋,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里弄。 上海里弄出现于19世纪末,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流入租界的人口剧增,人们多在空地建造各种木结构临时房屋。1970年前后,帝国主义在租界内统治逐渐稳定,对这些临时房屋加以取缔,就出现了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住宅。这类住在以建于1872年的兴仁里为代表,是由三合院演变的三间两项二层联立式。由于人口增加,老式石库门住宅的出租空间不够多,租金昂贵,就在1914年前后产生新式石库门住宅,为单间或双间一厢的联立式,这类住宅以1916年建造的东西斯文里为代表。以后又发展成花园里弄及里弄公寓等形式。 17青岛的三次规划 (一)、1900年规划: 1、城市性质: 德国强租青岛后开始编制青岛市的城市规划,经议会讨论,将青岛市的城市性质定为:商埠和军港。2、用地选择: 取胶州湾东部,其北面、东面有山可依,南为青岛湾,有团岛和汇泉角东西拱卫,西面为胶州湾内海,是港口码头的最佳岸线。市区依山面海,风光秀丽。 3、规划特点:(1)分区严明、中心突出(2)港口、铁路与城市发展相协调(3)道路与地形结合,堪称优秀设计(4)市政设施齐全,标准较高 (5)城市风貌突出

(二)1910年规划:此次规划为“城乡扩张规划”,城市主要向北发展,规划范围较以前扩大了四倍。进一步发展商贸,规划了新的商贸区。

(三)1937年日本“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及“母市计划”

目的在于把青岛建设成为华北战略基地和掠夺物资的港口,计划将胶县和即墨两县划入青岛,新建运煤港,扩建大港。市区向北、向东发展,向东建设东镇,成为新的市区;向北建设仓口和四方工业区,与铁路平行,形成长约25公里、宽约5公里的带形城市。

青岛的发展具有长远的规划,并且在规划理论和方法上及建设手段上都是比较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很多值得借鉴支处:

1、港口、形态、布局、形态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2、港口与铁路结合,对外交通合理,留有发展余地。3、中心突出,生活区环境优美,工业区处于下风向。 4、道路结合地形,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生活岸线布置合理,有优美的城市风貌。 18青岛的发展过程

1897年,德帝国主义以“曹州教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租界条约”强祖青岛99年,青岛的大规模发展由此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占领青岛,1937年日本再次占领青岛,因此青岛的发展总是在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占的情况下进行的。)德国强祖青岛以后,青岛开始大规模建设,初期德国的建设主要在军事设施的建设上,同时进行了商业口岸的建设。1900年德国为长期占有青岛谋求利益,开始编制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905年胶济铁路开通,腹地的扩大使青岛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用地扩展,人口增加。1910年德国对青岛进行了第二次规划,城区扩大到原来的四倍,以商贸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虚而入占领青岛,大量开办工厂,兴建银行,城市人口剧增。之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强占胶东半岛,攫取矿产开发、铁路修筑、机械制造等优先权。1922年轻政府迫于压力收回青岛,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出兵第二次占领青岛,并一次为战略基地和掠夺的港口,制定了“特别市地方计划”。 19 长春城市规划

一、历史沿革与建设过程

☆1865年开始建设旧城,1896年俄国修中东铁路通过这里,设宽城子车站,及俄国人居住区。☆ 1895年中日战争以后,开辟了商埠和铁路附属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全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定都长春,称“新京”,继而成为日本在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定都以后,由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国都建设局”共同制定了长春的建设规划。1932年开始实施。☆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21平方公里,计划1937年完成20平方公里,到1945年尚未完成。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评价1规划分区:旧城东北重工业,北部轻工业,东南为学校、运动场,铁路西面为“皇宫备用地”及游乐场所,军事用地占很大比重,环于城市四周。2道路交通系统:☆为实现“朝—满”文化,铁路向朝鲜发展,市内原车站改为货站,新修长春南站,加强了与新规划区的联系。 ☆市内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加环形放射,道路按功能分级,路幅较宽,路面质量和道路设施标准较高。☆有轨电车不在主要干道上,过境交通不穿越市区。3行政中心:指伪满洲国的皇宫和政府机构—八大部。南起安民广场,北至皇宫,沿道路中轴线两侧布置八、九幢建筑,手法笨拙,封建意识浓厚。4城市特点:☆典型的殖民地城市和封建城市的特点向融合。☆近代建设有日本独揽,建设上有先进的手法和技术。☆ 城市绿化较多,绿化插入城市与道路结合。 20张謇的发展南通的思想

在建设初期,张謇邀请了荷兰专家,经调查之后提出了一城三片的城市格局,三片在布局上呈鼎足之势,在功能上又是统一的整体。城市布局强调组团分工、集团式发展。 (1)1895年创工厂。 (2)1901年开农垦。 (3)发展交通。 (4)修水利。 (5)办教育。 21哈尔滨的发展:南岗区建筑大多为铁路所属,如车站,铁路管理局,铁路医院,铁路员工住宅等。1900年制定的南岗区规划,采用与大连相类似的规划手法,以环形广场,放射路及方格网道路组成。南岗区结合地形沿铁路东西向发展,东西长,南北窄;以长约6公里的大直街为东西主干道,正对火车站有一条南北主干道;车站附近有五条放射路,但其中两条目的不明确,仅追求了形式。1932年以后,哈尔滨全部被日本占领,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中心之一。哈尔滨的规划是由日本关东军特务部主办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决定的。采

用了商业地区,工业地区,居住地区,绿化地区,特别地区,军用地区,移民地区的地区制。 22上海的三次规划-特点及主要内容

第一次:1946年8月内容:人口规模按复利公式推算为1000万人;在现有市区外作一绿化及农田环绕地带,在其外发展新区,新区按分散的卫星城的方式布置;住宅区以4000人为小单位(实际上即邻里单位),组成“中级单位”,再组成“市镇单位”,若干“市镇单位”组成“市区单位”,全市即由若干“市区单位”组成;扩大中心区的范围,以疏散原来中心区的过分拥挤状况;放弃黄浦江沿岸码头,在附近乍浦及吴淞另建容量较大的新港;将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分区域公路,环路,干路,辅助路等

特点:充分运用了当时一些新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建筑师带回来的“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注意了城市功能及交通问题,对某些细部技术问题也有较周密的考虑。

第二次:1947年5月内容:与第一次相比,在人口规模方面有增加,订出了五十年后增加到1500万人的计划,在土地使用方面,提高了人口密度,以免城区范围过大;对于铁路,港口等技术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甚至连编组站的位置及联结其他线路的细部也画了出来,并设想了市内高架道路。同时,做了改建闸北西区的详细规划,按邻里单位及行列式进行布置,还研究了日照,绿化等卫生问题。还考虑了改善市容,管理工厂建设的规划草案等。 第三次:1949年春上海解放前夕内容:进一步研究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比重,使绿地占全市用地28%;研究了工业区的分布,并提出在工业区附近建立住宅区,以减少人流;拟定了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在对外交通方面,拟在吴淞蕴藻浜建集中的引入式港口,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并在何家湾设新的组编场。特点:进一步研究市际与市内交通问题,发现了上海市存在的市际问题,如编组站的设置问题。 近代南通城市规划有何优点并体现出那些先进的规划思想? 一、南通近代的发展与建设

南通的发展是以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为基础的。1895年,南通在唐闸建设了大生纱厂,并在其南的长江北岸新建了港口天生港。

早在建设初期,张謇邀请了荷兰专家,经调查之后提出了一城三片的城市格局,三片在布局上呈鼎足之势,在功能上又是统一的整体。城市布局强调组团分工、集团式发展。 旧城区一方面保持了原有的布局和行政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兴建实业的同时,对城市道路进行了改建,并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兴建了很多社会福利事业和公园。旧城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唐闸以大生纱厂为基础建成了新的工业区。

天生港是南通生产运输和对外联系的港口,并围绕港口建有一些工厂。

近代南通的发展时期为1985—1925年,之后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民族工业缺乏竞争力,南通逐渐走向衰退。 二、南通的建设经验

1、功能布局合理,发展互不干扰,有力生产,方便生活。 2、对旧城格局注意保护,成片开发,有条不紊。

3、一城三镇的总体布局思想,是城市组团式发展,互不干扰,联系方便,避免了城市“摊大饼”的现象,为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并有利于城乡结合。

4、南通是近代城市建设上的成功范例,但是它受帝国主义的压榨和洋奴买办的排挤,以及政治制度本身的弊病,南通的发展仅仅是昙花一现。

23中世纪欧洲---当城市再次兴起时城市根据其起源类型大致可分为的三种模式

要塞型城市:城市最早是军事要塞,是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前哨居民点,以后发展成为新社

会的核心和适于居住的城镇。城堡型城市: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堡周围有教堂或修道院,在教堂附近形成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商业交通型城市: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4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以及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斯卡莫齐等人提出的一些城市规划模式。他们都以“理想城市”为题发表论著。 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

他在《建筑十书》中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规划布局等作了论述并提出理想方案。他说城址的选择要有利于避开浓雾、强风和酷热;必须占用高爽地段,远离疫病孳生地;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要有便捷的道路或河道同外界联系。他绘制的理想城市方案,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的间距不大于弓箭射程,便于防守者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道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为了避强风,放射道路不直接对着城门;在城市中心设广场,广场的中心建庙宇。

文艺复兴时期设想的理想城市

菲拉雷特著有《理想的城市》一书,他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按菲拉雷特的设想,制定威尼斯王国帕尔曼诺伐城的规划,并于1593年建成。此城是边境设防城市,中心为六角形广场,放射形道路用三条环路联接。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构筑物。斯卡莫齐的另一个理想城市方案是:城市中心为宫殿和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两个正方形分别为交易所和燃料广场。中心广场的南侧有运河穿过。 25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大战前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个阶段表现出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的研究,旨在构建出一个理性规划的构架;二是规划方法从扩大的建筑设计走向终极状态的美丽规划蓝图。城市规划在这个时期被当成描绘美好且终极性蓝图的社会工具;三是依靠精英做规划,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没有太多的公众参与,也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26 田园城市

1898年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他提出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产生的矛盾。他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使全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他认为城市中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它有吸引人口的“磁性”,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他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

田园城市规模:城市人口32000人,占地400公顷。外围有2000公顷永久绿地供农业使用。城市由同心圆组成,六条方射道路由中心发出,中央为20公顷公园,沿公园建公共建筑物。 27《雅典宪章》

产生: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的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雅典宪章》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主要思想:1城市要与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大纲认为,居住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缺乏空地和绿化、靠近工业、不卫生、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设施少、分布不合理等。2工作的问题是工作地点无计划布置、与居住区过远、引起郊区扩大、交通紧张等。建议有计划确定工业和居住的关系。3游憩的问题是缺乏空地、少绿化。建议拆空地建绿化,降密度,保留市郊良好的风景地带。4城市道路是旧时代留下的,宽度不够,交叉口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指出学院派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作法,只可能使交通恶化。道路要从整个系统规划入手,要进行功能分类,按交通确定宽度等。5大城市公共设施过分集中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