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一 及答案 txt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一 及答案 txt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119b35ee06eff9aef807df

转化运动趋向,同时也认识到了事物间促进与制约(生与克)的普通联系。其局限性在于,论述阴阳矛盾有普遍性时没区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论述阴阳对立统一时没认识到对立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论述阴阳矛盾转化时不了解转化的本质和过程;论述事物生克运动时缺少发展观内容,往往陷入循环论。而其中人副天数,阳尊阴卑,五行单向生克则带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性,更应引起注意。 总之,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缺少理论的完备性,所以在具体解释事物时,难以彻底揭示客观规律,时时会出现牵强附会的结果。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九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次注” 2、安济坊 3、变火 4、三舍法 5、药典 6、痘浆法 7、沙虱 8、疾医 9、医案 10、龋 二、填空

1、华佗创制的____是最早的体操。

2、唐以前的注释《内经》著作主要有:全元起的 《____》、杨上善的 《____》、王冰的《____》等。 3、《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中植物药多达____种,并且所载主治病症约____种。 4、杨士瀛的《____》一书,描述了某种癌肿的特征。 5、《____》是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6、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7、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____。 8、《审视瑶函》是____类图书。 9、《古今医统大全》的作者____。

10、张元素从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来研究脏腑辨证学说。 三、单项选择

1、中医外伤科始于何时代独立设科( ) A. 商代 B. 周代 C. 南北朝 D. 唐代 E. 宋代 2、《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 )

A.上部、中部、下部 B.寸部、关部、尺部 C.人迎、气口、趺阳 D.头部、手部、足部 E.浮部、中部、沉部 3、唐代太医署医学分科,其中医科为( ) A.医、针、按摩、咒禁 B.食、疾、疡、兽

C.方脉、针、疡 D.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角法

E.大方脉、小方脉、风、疮肿兼折伤、产、眼、口齿兼咽喉、针、金疮兼书 4、《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作者是( ) A.王清任 B.叶桂 C.唐大烈 D.陈梦雷 E徐春甫 5、目前所知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见于( )

A.《易经》 B.《礼记》 C.《山海经》 D.《尚书》 E.《周礼》 6、提出“气有余便是火”著名论点的医家是( ) A. 刘完素 B. 朱震亨 C. 戴思恭 D. 李东垣 E. 张从正 7、提出“火为元气之贼”观点医家是( )

A. 刘完素 B. 张从正 C. 罗天益 D. 李东垣 E. 朱丹溪 8、1924年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人是( ) A.伍连德 B.丁福保 C.宫乃泉 D.卢乃潼 E.裘庆元 9、用狂犬脑浆治疗狂犬病,最早见于( )

A.《外台秘要》 B.《备急千金要方》 C.《肘后备急方》 D.《诸病源候论》 E.以上均不是

10、“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论点出自( ) A.扁鹊 B.淳于意 C.华佗 D.张仲景 E.孙思邈 四、多项选择

1、《伤寒杂病沦》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 )

A. 总结了我国人民三世纪初以前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B. 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 C. 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部分

D. 载方375首,用药214种,丰富和发展了方剂学和药物学 E. 所用剂型种类之多远远超过了前代

2、列属现存两晋~五代时期的大型综合方书有( )

A.《四海类聚方》 B.《肘后方》 C.《千金方》 D.《外台秘要》 E.《医宗金鉴》 3、反映我国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掌握240种以上药物的古籍是( )

A.《诗经》 B.《山海经》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治百病方》 4、宋元时期对病机学说作出贡献的医家有( ) A. 朱震亨 B. 李杲 C. 刘完素 D. 钱乙 E. 陈言 5、代表元代骨伤科发展水平的是( )

A.《世医得效方》 B.《张氏医通》 C.《外科正宗》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E.《永类钤方》 五、简答题

1、夏-春秋时期的医药状况主要特点有哪几方面? 2、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

3、宋代“校正医书局”与医学书籍的整理、刊行情况。

4、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5、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 六、论述题

试分析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精神。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次注”:唐代王冰对《素问》所作的注释,因继全元起之后,故称“次注”。 2、安济坊:是宋代政府设置的供民间贫困有病者疗养的机构。

3、变火:《周礼?天官》记载“变火”,以不同燃料烧燎防疫(或说藉火取暖),表现了预防疾病的思想和目的。

4、三舍法:为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所创,用于教育改革,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即将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按考试成绩决定升黜。

5、药典:由政府颁发或经官方批准发行的典籍,规定了疗效最好的药物的鉴定、质量、效能和标准。 6、痘浆法:用棉花蘸染天花患者所出痘疮里的浆液,然后将棉花塞入未出天花者的鼻腔内,想让其获得免疫力。

7、沙虱:葛洪《肘后方》中记述其生活形态、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等,与恙虫病相符合,是世界上对该病的最早记载。

8、疾医: 周代宫廷医生分工之一,相当于今日之内科医生,不仅为王室服务,也“掌养万民之疾病” 9、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10、龋: 甲骨文的记载。表示牙齿窟窿是因虫蛀而引起的。 二、填空

1、五禽戏 2、《素问训解》 《黄帝内经太素》 《注黄帝素问》 3、252 170 4、《仁斋直指方论》 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药酒 7、甲骨文 8、眼科学 9、徐春甫 10、生理 脉象 病证 演变和预后 治疗法则

三、单项选择

1、B 2、B 3、D 4、D 5、E 6、B 7、D 8、B 9、C 10、E 四、多项选择

1、ABCDE 2、BCD 3、CD 4、ABCD 5、AB 五、简答题

1、夏-春秋时期的医药状况主要特点有哪几方面?

(1)对疾病的认识、诊疗的经验不断积累和丰富,在病因学说和预防医学思想方面出现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成就;

(2)早期的哲学思想,在医学理论和经验的整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3)在药物知识的掌握与积累方面,进一步补充了用药经验;

(4)对饮食卫生、环境卫生方面更为重视,为人类的健康保健作出了诸多贡献; (5)在宫廷与民间分别出现了专职医生。 2、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

反对废止中医的,多主张中西医汇通,但在实现汇通的方法上,存在三种不同的主张:其一、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有唐容川、张锡纯、吴汉仙、杨则民和王问樵等。其二、通过中医的科学化实现中西医汇通,如丁福宝、陆渊雷和谭次仲等。其三、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相互参照,如恽铁樵、朱沛文、吴瑞甫等。

3、宋代“校正医书局”与医学书籍的整理、刊行情况。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政府在全国征集医书、医方,由一批学者进行了一番校订和整理。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政府又下令在翰林医官院下设立“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大批著名的医学家和文献学者,负责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校订、整理、刊行。其中有光禄卿直秘阁掌禹锡,光禄卿直秘阁林亿,国学博士高保衡,尚药奉御丞孙兆,翰林医官秦宗古、朱有章等。从嘉祐二年开始,至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刊行,先后经历近二十年间,整理刊行了大批医学典籍。我国目前通行本《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那是经过“校正医书局”整理校订流传下来的。“校正医书局”整理医书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其中仅《素问》一项,就“正谬误者六干余字,增注文者二干余条”,于此可见一斑。为我国古典医籍保存和传播,对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应当指出,宋代医书整理,除政府对此项工作重视外,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是分不开的。尤其印刷术的进步,它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4、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是《敖氏伤寒金镜录》

元代杜本在敖氏著《金镜录》、《点点镜》二书12幅舌象图基础上,于1341年又增补了24图,合为36种彩色图谱,取名《敖氏伤寒金镜录》,其中24图专论舌苔,4图论舌质,8图兼论舌苔和舌质。图中所载舌色有淡、红、青3种;论舌面变化有红刺、红星、裂纹等;苔色有白、黄、灰、黑四种,苔质有干、滑、涩、刺、偏、全、隔瓣等描述。对主要病理舌象,基本都已提到。每图还有文字说明,结合脉象阐述所主证候的病因病机、治法和预后判断等。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 5、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

晋至五代时期,随着社会进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中外医药交流也相当发达,其中主要有: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及阿拉伯国家,中外医药交流,不但扩大中医在国外的影响,促进中医药学对外的传播,而且在交流中吸收了国外医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这是晋唐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论述题

试分析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精神。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四部经典著作的出现标志了中医学术体系已经建立,中医学的临床学原则――辨证论治也已形成。理、法、方、药体系与辨证论治原则是统一的,理、法、方、药体系是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体系的实践展示。

中医学的临床实践方式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论治,这是由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中医学对疾病现象不是采用实证方法去认识的,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就无法去针对实证的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从本质上说是着眼于外在临床表现的有机组合对疾病给出判断,进而针对这一判断进行治疗。某种疾病虽然病因与病理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受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它的外在表现却是变化不定的。因此某种疾病在演进转归过程中,其临床症状,体征的组合就不会不发生变化,由是,不论何病,在临床上就会出现不同证候类型的先后演替。辨证论治直接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证候类型,最终则是通过治疗不同的证候类型完成治病的目的。

根据辨证论治这一实质过程,可以反映出以下的基本精神:

首先,辨证论治既强调从客观的临床表现出发,这坚持了唯物论原则;同时也强调从临床表现的联系出发,这又坚持了辩证法的精神。从辨证论治的本质要求看,单一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法确定其性质,所以便无法施治。只有把各种症状、体征联系起来,才能反映出规律,也才能为施治提供依据。因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互相联系的,所以从事物联系出发,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同时,辨证论治还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认为不同的人虽患同一种病,但是病情表现不会完全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患同一种病,病情表现也会出现差异;而不同的人所患不同的病,在某一阶段又会出现某种共同表现,如此等等。对此,辨证论治强调从证候的异同给以不同或相同的治疗。在如何处理同一与差异的问题上,辨证论治表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具体针对性,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考虑,现象的相同或不同,往往反映的是本质上存在同一和差异,而根据本质的同一和差异给以相同或不同的治疗是合理的。

另外,辨证论治也主张定性与定位结合。“四大经典”提出了辨证论治原则,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后世又发展完善了各种辨证方法。这些不同的辨证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其中八纲辨证是定性的辨证方法,而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则是不同的定位辨证。只有定性辨证与定位辨证相结合,才能保证诊断的方向正确和具体针对性准确。体现了原则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再有,辨证论治虽然强调证候类型性质的确定性,但是并不排斥某一证候之下症状和体征的多样性。所以虽然同一证候类型,但是组合这一证候类型的个别症状和体征都可以互不相同。正由于这样,针对同一证候类型的方剂是可以数量很多的。即使同一方剂,其不同的加减化裁也变化多端。这说明辨证论治这一中医临床学原则不是刻板的教条,而可以灵活应变,其适应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辨证论治既是有效治病的规范,其中有其宝贵的科学内涵,同时又以其独特性表现了民族智慧的鲜明特质。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十 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的使用和发明,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3.()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具有兴奋作用,麻醉作用、杀菌作用,具有“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

4.《周礼.医师章》已有()、() 、() 、() 四种医学分科的记载。 5.“五行”的提法,最早见于《 》,指的是() 、() 、() 、() 、() 。 6.医学理论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 》等的成书。

7.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布的药典是《 》,成书年代() ,载药() 味,比欧洲最早药典《纽纶堡药典》早()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