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测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测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4899e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e

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具有的生态功能是防御海浪和风暴侵袭。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该地区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以B正确。(2)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多雨使得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所以A正确。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相关知识。陆地自然带有水平自然带,又有山地垂直自然带。每一自然带都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各带之间没有固定、显著的界线,总是由一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带。纬度相同,经度不同,或地形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A错。风化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其产物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B对。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行星风带的风力,不是地转偏向力,C错。水循环减轻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D错。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答案】B

【解析】【分析】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生物大灭绝的两大时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若a表示绿色植物,图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指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由题可知,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易产生水土流失.

第9页/共13页

故选:(1)C.(2)C.

【点评】(1)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2)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11.【答案】B

【解析】【分析】洋面封冻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既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正确。气候会影响植被,会影响土壤;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洋面封冻属于水文状况的变化,从而影响局部气候变化,生物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大气圈成份的变化。这些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2.【答案】(1)D (2)C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图中包含有大气,土壤和生物组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而民居属于人类生活的居所,具有社会属性,不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故选D。

⑵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循环,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自然环境处于平衡之中。

故答案为:(1)D(2)C

【点评】试题以热带地区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和构成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13.【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的区域。

第10页/共13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定义考查。学生只要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知识点即可作答。 14.【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风蚀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强.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15.【答案】(1)B (2)A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没有变化,大气环流没有改变,不是根本原因。图示明显变化的是地形,随着山脉隆起,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地形变化是环境变化根本因素。(1)读图,图示信息表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植被类型的改变。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地壳运动,B对。地形变化,导致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人类活动不是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A、C、D错。(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对。图示地理环境属于同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B错。图示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局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C错。区域地理环境中,距离海洋的远近无明显变化,D错。

【点评】根据图示信息,找出明显变化的因素是地形。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正确选项。 二、综合题

16.【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 (2)如图:

第11页/共13页

【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及区域各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要求学生具备对图表的判读能力,准确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规律等能力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从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变化图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气候较现在温暖,野象分布纬度较高,而现在分布纬度较低,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2)根据整体性分析,水土流失可能造成土壤、地貌、植被、水文、气候等变化,如由于水土流失,土壤费力下降,地表过沟谷,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旅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多,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17.【答案】(1)A (2)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相关知识。(1)读图判断图示区为非洲,甲为扎伊尔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乙为尼日尔河,位于草原、荒漠区,降水少。甲、乙两河所处地区全年降水分配差异大,A对。甲河河口入海水流速度快,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B错。图示季节,乙河上、下游水量是增加的,中游水量在减小,C错。乙河从上游至下游,植被类型不一致,D错。(2)读图分析,丙湖位于热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带,没有种植业,不可能围湖造田,①错。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放牧导致植被破坏,②对。沿湖地区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大,③对。全球变暖,气候趋于干旱,蒸发量大,④对。所以B对。A、C、D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8.【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云量和降水量在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裸地和森林截然不同,从漫画来看,植被的破坏影响最明显。(2)植被与云量和降水关系密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第12页/共13页

【点评】(1)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示特点进行判断即可。(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

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