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辅食添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6055bc2e3f5727a4e96243

朱晓华说,给宝宝的辅食做得太精细,不仅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锻炼,这些过稀过细的食物所含的营养也相对少了。另外,添加的辅食种类也不能太精细,要让宝宝多吃玉米、红薯等粗粮食物,以防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

相反,农村家长则不太重视宝宝辅食的制作,经常大人吃什么,就让宝宝吃什么。朱晓华说,一方面宝宝的肠胃还不适应大人吃的食物,会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成人食物中含盐、糖、油量大,不适合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和味觉的形成。

还有些家长喜欢用小饼干、小馒头等零食当辅食。朱晓华说,膨化、油炸食品等是绝对不能让宝宝吃的,不仅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其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等对他们的健康无益。

误区二:添加辅食后,就断掉母乳

从宝宝出生到6个月前,徐女士一直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我见宝宝可以吃菜泥、米粉等食物了,而我又要上班,索性就把奶断掉,让他完全改吃米粉、菜泥。”但是,让徐女士没想到的是,后来带宝宝上医院检查体格发育情况,他比同龄小朋友差。医生建议她,继续以母乳喂养为主,辅食添加为辅。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丁樱说,宝宝长到6个月后,相比宝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母乳的“质”有所下降,通过及时添加辅食,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但是,添加辅食并不意味着母乳喂养的结束。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朱晓华说,不少妈妈给孩子添加辅食后,就把母乳喂养减少到一天两次,甚至彻底断掉,这等于直接把“辅食”转“正餐”,宝宝发育不全的肠胃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这些辅食的营养成分,甚至可能导致少食、腹泻的发生,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宝宝1岁前,妈妈仍要按需喂养母乳。

误区三:辅食就是汤面叶、米粉1岁前宝宝不能吃肉食

谷类、淀粉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时首选米粉、稀粥、汤面叶等谷类、淀粉类食物。

“这种做法不错,但要注意,3个月内婴儿体内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过早地添加谷类、淀粉类食物,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宝宝对母乳的吸收,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而影响体格发育。”丁樱说。

还有些妈妈认为辅食就是谷类、淀粉类食物,她们觉得宝宝只有长到1岁才可以吃蔬菜、肉类等其他食品。

“正是家长的这个错误认识,导致不少孩子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缺铁、缺锌、缺钙严重。”朱晓华说,给宝宝添加辅食要遵循食物种类多样化的原则。

宝宝在3~4个月时,先添加一些家庭自制的鲜榨蔬菜汁或果汁;4~6个月,逐渐添加米粉、稀饭、蛋黄;6个月后,添加菜泥、汤面叶、鱼泥、蛋羹等;7~9个月,开始添加肉泥、肝泥、豆腐、菜粥;9~12个月,添

5

加龙须面、馄饨等。

“总之,添加辅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从素食到肉食。”专家说,1岁后,辅食可以逐步过渡成“正餐”。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和原则

婴儿生长到6个月,身体需要的营养逐渐增多,妈妈的乳汁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就应该给宝宝添加辅食,如果不给他增加其他食物,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孩子消瘦贫血,更易患病。在添加辅食时,妈妈要本着以下原则:

◎辅助食物添加量宜由少至多,逐渐增加,经7天后,如无消化不良等异常改变,并已成习惯后,再加第二种食物。如果婴儿不肯吃,也不要勉强,可停几天再试喂。

◎添加食物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其添加的品种应每次加一种,待消化功能适应后再加第二种,不可同时加几种,以免造成小儿消化不良。

◎添加食物,一般应先加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或西红柿水等,以后再加半流质食物,慢慢过渡到一般食物,即由细到粗,由软到硬的原则。

◎添加食物最好在哺乳前喂给婴儿,因饥饿时小儿比较容易接受,还要求食物要做得碎、软、烂、烹调合理,注意色、香、味。

◎严格把好食物质量关。添加食物,特别是蔬菜,一定要新鲜、卫生,严防引起婴儿食物中毒。

◎当婴儿有病,消化机能紊乱时,或正值炎热季节,应推迟数周后再添加辅助食品,已添加的辅食应减量或暂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待病情好转后,再根据小儿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要考虑婴儿的消化特点,不宜乱加辅食。有些父母喜欢给婴儿喂些巧克力、麦乳精、蛋糕,甚至蜂王精、人参、银耳等营养品,却忽视了小儿消化能力弱,缺乏消化油腻食物能力的生理特点,结果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食滞,从而使婴儿营养不良,出现各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给婴儿宝宝吃的辅食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半流质淀粉食物:如米糊或蛋奶羹等,可以促进宝宝消化酶的分泌,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

②蛋黄:蛋黄含铁高,可以补充铁剂,预防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开始时先喂1/4个为宜,可用米汤或牛奶调成糊状,用小勺喂食1~2周后增加到半个。

③水果泥:可将苹果、桃、草莓或香蕉等水果,用匙刮成泥(市场上有卖专为婴幼儿吃的水果泥)喂宝宝,先由一小勺,逐渐增至一大勺。

6

④蔬菜泥:可将土豆、南瓜或胡萝卜等蔬菜,经蒸煮熟透后刮泥给宝宝喂服,逐渐由一小勺,增至一大勺。

在给宝宝初次喂辅食时,爸爸妈妈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宝宝说什么也不吃,或者用小舌头把喂进嘴里的食物再推出来,这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耐心,让宝宝接受一种新的食物是需要时间的。此外,在给宝宝喂辅食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先放在自己嘴里咀嚼过再喂给宝宝,首先,经过大人的咀嚼,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被大人吸收了。其次,大人的口腔中有害细菌容易进入宝宝的身体中,引发婴幼儿疾病。总之,喂辅食也是宝宝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爸爸妈妈要替宝宝严格把关。

提示:为宝宝添加辅食的10大原则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妈妈的乳汁和配方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了。因此,从宝宝4个月起,妈妈要根据儿童保健专家的指导,为宝宝添加辅食了。

1.添加的辅食必须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

辅食过早或过晚添加,都会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过早添加辅食,宝宝会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现呕吐和腹泻,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过晚添加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甚至宝宝会因此拒吃非乳类的流质食品。

2.添加辅食应从一种到多种

要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刚开始时,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让他们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即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若是吃后的几天内没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宝宝可以接受这种食物;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连出现2~3次不良反应,便可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

3.添加辅食应从稀到稠

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妈妈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如果一开始就添加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宝宝肯定会难以消化,导致腹泻。应该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才能吸收好,才不会发生消化不良。

7

4.添加的辅食应从细小到粗大

宝宝的食物的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因此菜泥、果泥、蒸蛋羹、鸡肉泥、猪肝泥等“泥”状食品是最合适的。这不仅锻炼了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还让宝宝熟悉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而且,“泥”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容易消化。

另外,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妈妈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他们的咀嚼能力。

宝宝添加辅食三点需注意

面对各种各样的辅食,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朱微微说,为宝宝添加的辅食应该多种多样,做到一可以让宝宝营养均衡,二可以增加宝宝食欲,三可以防止宝宝偏食。

宝宝添加辅食应有适应期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吴葆宁说,宝宝吃辅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并不能说一样辅食,宝宝一两次不吃就代表宝宝不喜欢吃。家长可以通过多喂几次来判断一个小孩喜不喜欢吃这样食物。一般一样食物家长喂了10~15次,宝宝还是不想吃,那就说明宝宝真的不喜欢这样食物。

20~30分钟完成辅食添加

吴葆宁补充说,为宝宝添加辅食一定要有规律。有些家长时不时地添加辅食,一天添加辅食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还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害。一般家长添加辅食应在20~30分钟内完成。如果宝宝一次只吃几勺,那么妈妈可以过1个小时或2小时候再继续为宝宝添加辅食。如果宝宝胃口较好,一次可以吃10~15勺辅食的话,那么这次辅食的添加就可以当成一次正餐了。这时,妈妈可以选择3~4个小时之后为宝宝添加辅食,让宝宝有个消化的过程。

宝宝添加辅食也要多方注意

吴葆宁还强调,在为宝宝添加辅食时宝宝很容易分心,因此家长要尽量减少环境的干扰。如避免开电视或者大声吵闹,也不要强迫喂食,当宝宝不适应添加辅食而拒食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慢慢适应。宝宝添加辅食,妈妈要尽可能每次搭配不同的食物,保证色香味俱全,从而吸引孩子的进食欲望。孩子吃饭时,家长要有耐心,不断鼓励孩子,不时用微笑、眼神与孩子积极交流直到宝宝用餐结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