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陈情表》导学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8de546f18583d048645914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

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陈情表》答案

1.所陈之情有哪些?

①陈述父丧母嫁,祖母抚养,祖孙相依为命的悲惨遭遇。

②陈述朝廷多次征召,但因为祖母病重,是否应诏之间难以作出选择的两难处境。 ③陈述不仕的理由?(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即为了尽孝)因此“不能废远”。 ④陈述愿望:祖母年事已高,“愿乞终养”,为祖母送终后,再为国效犬马之劳,“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第一段是作者陈述不仕的唯一事实依据,分析作者是怎样以情动人的?

明确:作者不仕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最能打动晋武帝的也许只有自己的不幸身世和家境。所以开篇就以“险衅”、“闵凶”描绘出一种惨苦的境遇。“生孩云月,慈父见背”,仅半高父亲就去世,是人生一大不幸。父死后之后,本还有母亲,可是“舅夺母志”使幼年的李密雪上加霜,四岁便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这是又一大不幸。这两大不幸,自然使人产生怜悯,读至此对他的生活有了一份担心,幸亏祖母“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祖孙二人可以相依为命但屋漏偏遇连阴雨,幼年的李密又体弱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可想而知,祖母在抚养过程中倍受艰辛。在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极强,如家族兴旺,也还有一些人来关心自己,,但实际上却是“零丁孤苦”,“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只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过着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生活。作者幼年多么孤独寂寞。而今祖母“夙婴疾病”,祖母晚年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于是自己整日侍立床前,“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祖孙相依为命。

李密这诸多不幸怎能不令每个读者泪流满面呢?无怪近代吴曾祺说:“《陈情表》虽庸人读之,犹为感动。”自然也能感动晋武帝。

3.作者处于两难境地——既想“奉诏奔驰”以报知遇之恩,又想“顺私情”,在家孝敬祖母。作者怎样陈述自己这种困境以消除皇帝疑心?

明确:朝廷多次征召自己却一再推辞,作者自然会想到这可能引起皇帝的猜疑和恼怒,且已十分恼怒“切峻”,“责臣慢”,郡县风驰电掣执行任命,“逼迫”、“催”,州司亲自登门,“急于星火”。因此一开头就工作歌功颂德,称“圣朝”,说自己“沐浴清化”,以使其平息心中怒火。最后说明自己也想“奉诏奔驰”,“奔驰”妙,表明己本想立刻应诏将使的急切心情。 但因“刘病日笃”,家中无人侍奉,她是自己唯一的亲人,无法离弃。 在封建社会,“忠”、“孝”同样重要,自己此时却“忠孝”难两全,感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句句在理,句句含情,令人无法不信,这自然减少了皇帝对自己的疑心。 4.作者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尽孝心意的?

分析:a首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凡是年老有功德的旧臣,都蒙受“矜育”,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厉害,就要应当“蒙矜育”,更应得到同情了。此句非常重要,暗中置武帝于两难选择之中:既然武帝把孝作为治国纲领,就应当让我为祖母尽孝,而你却苦苦逼我去做官,使我不能尽孝,岂不违背了你的治国之道吗?是让他先尽孝还是先尽忠,武帝通过比较,只得做出明智的选择,让他先尽孝。

另外提出“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是“顺和情”,却也不仅合情,也合理合法,并为自己请求终养祖母找到了理论根据。(合理)

b接着“且”字另领一层,陈述自己在蜀国的做官经历上目的是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即自己是只为功名不为名节之人。并不想为亡蜀尽忠守节。而武帝对自己这“至徽至陋”的“亡国贱俘”以“过蒙拨擢”,感激都来不及,哪敢违抗圣旨?理应为朝廷效命,回报知遇之恩。(合情)此处是打消武帝疑心的关键。

5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

c再说祖母义正辞严,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理由,并非对圣朝不满,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即使今天的读者都要为作者的亲情、苦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自然也能使武帝消除疑虑,同情李密这个“忠孝”之臣的。

5.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1.D(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2.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 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古代汉语意为宣言、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3.C

4.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5.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6.见译文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聩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