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2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2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c8e9c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99

项目 B淋巴细胞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选用的B淋巴细胞,不需经抗原刺激

B.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激活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C.在人体内激活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还需要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呈递 D.若检测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抗体含量,则甲、丙两组抗体含量为0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中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该细胞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需要经过抗原刺激,A错误;根据曲线图可知,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激活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在人体内激活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还需要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呈递,C正确;图中显示的是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没有显示沉淀物中的抗体含量,因此若检测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抗体含量,则甲和丙组抗体含量可能均不为0,D错误。

13.(2019·温州中学期中)“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外源血液中的免疫活性细胞攻击受血者细胞而引发的并发症,输“全血”(血浆、红细胞和免疫细胞等)更易发病,输“成分血”(血液中提取的组分)可降低发病风险。红细胞无MHC分子,免疫细胞存在MHC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受血者有相应抗体与异体同血型红细胞结合

B.正常受血者的T淋巴细胞会启动对异体红细胞的细胞免疫

C.正常受血者的T淋巴细胞会识别异体全血中免疫细胞的MHC分子并启动细胞免疫 D.接受异体“全血”输入后,正常人比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

甲组 + + - 乙组 + - + 丙组 + - -

答案 C

解析 血型是指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类型。相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相同的抗体,不会含有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A项错误;正常受血者的T淋巴细胞会识别异体全血中免疫细胞的MHC分子并启动细胞免疫,B项错误,C项正确;接受异体“全血”输入后,免疫缺陷患者比正常人更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D项错误。

1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

A.图中表示效应B细胞的是细胞Ⅵ

B.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合成大量ATP

C.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①和②

D.图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只有①和③ 答案 A

解析 细胞Ⅵ表示效应B细胞,可分泌抗体,A项正确;巨噬细胞通过胞吞吞噬病毒,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较多,并利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其分解,从而起到免疫作用,溶酶体较发达,B项错误;途径①表示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由于这种作用可以针对所有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途径②表示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①②③,D项错误。

15.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 B.子代A系鼠的效应B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 C.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 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子代A系鼠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B错误;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即没有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但没有改变其基因型,D错误。

16.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致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 C

解析 给正常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等低血糖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化学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致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致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

的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17.(2019·北京,29)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活细胞 吸附 (2)记忆细胞和效应B (3)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4)①a、c、e ②D63 流感病毒 ③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 (5)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

解析 (1)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教材中介绍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裂解,此处考查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大体与噬菌体的增殖过程类似,当其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入侵机体后,既能引起体液免疫又能引起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3)由题中信息可知,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HA和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由于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机体受某种HA或NA刺激产生的抗体无法与变异后的HA或NA结合,因此每年都要根据甲型流感病毒的NA、HA的结构制备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4)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组分别使用D63、D21,对照组使用对照抗体,因变量是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效果,具体检测的是病毒的增殖水平,主要的实验步骤是将流感病毒与不同的抗体混合后,再分别侵染易感细胞,最后检测病毒的增殖水平。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效果越显著,则病毒增殖的能力越差。由曲线图可知,随抗体浓度升高,D63、D21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越强,且D63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更好。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本实验说明D63、D21对病毒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根据题中实验结果可提出制备疫苗的思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5)若感染了流感病毒,应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