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修改2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修改2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e06c3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6

标志和变量不变标志不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同质性总体单(标志表现无差别)品质标志位标志变异标志数量标志(标志表现有差别)(变量)变异标志决定总体的差异性 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如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4790.6亿元。

– 统计指标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概念(名称)和指标的取值。

– 指标的概念(名称)是对所研究现象本质的抽象概括,也是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质的规定性。确定统计指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使之与社会经济或科学技术的范畴相吻合。同时,又必须对理论范畴和计算口径加以具体化。

– 指标的数值反映所研究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在观察指标数值时,必须了解其具体的时间状态、空间范围、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等限定,同时注意由于上述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数值的可比性问题。

特性: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 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和指标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需要通过对各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进行汇总和计算才能得到相应的指标。 – 总体和单位的概念会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指标与标志的概念也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所要研究的是全国工业企业的情况,则各企业的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工业增加值等都是总体单位(即各个企业)的标志,如果研究目的变成研究某一企业的职工状况,则该企业变成一个总体,企业职工人数变成了统计指标,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性别等就成为标志。

统计指标的基本分类时期指标(一段时期累计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实物指标总量指标(单一计量单位)(单一计量单位)数数量量指指标标质质量量指指标标(吨、台等)价值指标(元、美元等)时点指标(瞬间的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统计指标劳动指标相对指标(无计量单位)(无计量单位)(工、台时等)平均指标(双重计量单位)(双重计量单位)按时间特征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内容特征分类按计量单位分类 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产量×价格=产值存在某种共同性: 产销比率、盈利水平、劳动效率、偿债能力 统计数据

(一)变量与变量值

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例如,固定资产是一个变量,各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数值是变量值。 为了区别,在本书中,凡是变量均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而变量值则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连续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在数轴上连续不断,无法一一列举,即在一个区间内可以取任意实数值。

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

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其取值是整数值,可以一一列举。 例如,企业数,职工人数等。

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即影响变量值变化的因素是明确的,是可解释和可控制的。

随机变量则是受许多微小的不确定因素(又称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变量的取值无法事先确定。

社会经济现象既有确定性变量也有随机变量。统计学所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变量。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

统计数据是总体单位标志或统计指标的具体数量表现。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三)数据的类型

横截面数据又称为静态数据,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的数量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又称为动态数据,它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总体的数量表现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例如,200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属于横截面数据。而―十五‖期间我国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属于时间序列数据。 (四)数据的表现形式

绝对数。现象的规模、水平一般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绝对数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实物单位或价值单位,有时也采用复合单位。实物单位可以是自然计量单位,也可以是物理计量单位,如人口数用人计量,机器数用台计量,对于一些化工产品和燃料,常常还折合成标准实物单位计量。复合计量单位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计量单位复合而成的,如以―吨公里‖为货物周转量的计量单位,以―千瓦时‖为用电量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相对数由2个互相联系的数值对比求得。常用的相对数包括:结构相对数、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利用程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

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将在第三章作详细介绍。

第二、三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这两章介绍统计数据的搜集及整理。重点在于统计调查方式和统计数据整理(分组)。

统计调查方式: 1、普查: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 ●特点:

(1)通常是周期性的或一次性的,涉及面广、耗时、费力,一般需间隔较长时间;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 (3)准确性一般较高,较规范;

(4)适用的对象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2、抽样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特点:

(1)经济性强:工作量小、可节省人、财、物力 (2)时效性高:可迅速、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适应面广:可获得更广泛的信息,适用于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 (4)准确性高:用工量小,从而工作可做得更细,误差往往很小。 3、统计报表

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

●特点:

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统一的报送程序。 ●类型:

(1)按报送调查范围分:

全面报表: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填报

非全面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填报 (2)按报送时间间隔分

日报、月报、季报、年报 (3)按报送地域(机构)范围分: 国家报表、地方报表、部门报表 4、重点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适用于“同类”中的“大户”)。

5、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不一定针对“大户”) ▼注意: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不同处在于:

1、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调查单位,不存在对调查对象选择的主观性,因此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不是随机取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数据的搜集方法

1、访问调查(派员调查):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获取调查资料; 2、邮寄调查: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将问卷送至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并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点;

3、电话调查:调查者利用电话同受访者进行语言交流以获取信息; 4、座谈会(集体访谈):将受访者集中在调查现场,使其对调查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取调查资料;

5、个别深度访问: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的特殊的定性研究。

统计数据的整理(summarizing data)是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符合分析的需要。 统计数据的整理通常包括: 数据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