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e0791a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7

11.(2016安徽蚌埠三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11分)

晓 征 戚继光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注] 阇黎:梵语“阿阇黎”省略,意为高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行军时急步轻声,连睡着的鸥鸟都没有被惊醒,表现了戚家军军容整肃的特点,渲染了静谧的氛围。

B.“几许沙鸥睡未知”有双重意味:一是用沙鸥的安眠,反衬将士的辛劳;二是用沙鸥的未被惊醒,反衬行军的神出鬼没,了无生息。

C.后两句写戚家军在战场上冲向敌阵的战鼓声和喊杀声,能使远在深山古寺里的老僧听了也会感到害怕。

D.诗的前两句是“静”,后两句是“动”,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连高僧也被“惊杀”,可见戚家军声威之豪壮,足慑敌胆。

E.全诗紧紧围绕“晓征”展开正面描写,写得生动形象。戚继光作此诗,显然怀着十分得意的心情,字里行间全是风流自赏意态。

(2)请结合全诗,简析本诗的艺术特点。(6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注]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殚,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殚、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

13.(2016安徽蚌埠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岳鄂王墓 赵孟兆页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 赵孟兆页,宋宗室,历宋元之变。宋末官真州司户参军;入元,被元世祖重用。本诗作于暮年。岳鄂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③①

A.“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描绘了一幅凄凉冷峻的景象。“离离”写草茂盛的样子,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突出岳飞墓前荒凉之景。

B.“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把南北君民进行对比,谴责南宋当局苟安享乐,同情中原父老遥望南师。

C.“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出现天下南北中分的结局。

D.“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以景结情,写西湖水光山色引发人无限的遐想,更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情。

E.本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作者对抗金英雄被害屈死的叹息和哀悼,谴责南宋君臣苟安误国,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2)这是一首哀痛伤惋的悼歌,不仅是西湖山水不胜悲,更寄寓了作者亡国破家之悲,试分析“悲”的具体内容。(6分) 答:

14.(2016安徽皖北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1分)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 滂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 ①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他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②陶令:指陶渊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前两句描写池塘上和山林间升起寒雾。低矮门窗的房子掩映在幽暗的竹林中,渲染了优美宁静的气氛。

B.“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C.“白酒浮蛆鸡啄黍”“溪月岭云红蓼岸”运用名词意象组合的手法,展现美好闲适的农居场景。

D.“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寓情于景,描写了印着月光的溪岸、有云雾的山岭、长着红蓼花的水岸,写出了词人对此地的向往之情。

E.全诗寓情于景,借助典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引发了许多失意人的共鸣。

(2)下阕中“问陶令、几时归去”一句饱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