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人教版 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 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4新人教版 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 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ed2ac6941ea76e58fa0457

盐亭金鸡初中

课题:17.1 勾股定理学案(1)

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4与5的关系,5+12和13的关系,即3+4_____5,5+12_____13,那么就有_____+_____=_____。(用勾、股、弦填空)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勾股定理内容 文字表述: 几何表述: 二、交流展示

例1、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 a、b、c。求证:a+b=c。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

即4×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cacb122

× +﹝ ﹞=c,化简可证。 2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而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b=c。

2

2

2

盐亭金鸡初中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

baaabca右边S=_____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

accbbccaabbcbab⑴c= 。(已知a、b,求c) ⑵a= 。(已知b、c,求a) ⑶b= 。(已知a、c,求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4、5 5、12、13 7、24、25 9、40、41 ?? 19,b、c 23+4=5 5+12=13 7+24=25 9+40=41 ?? 19+b=c 222222222222222223.△ABC的三边a、b、c,(1)若满足b= a+c,则 =90°; (2)若满足b>c+a,则∠B是 角;(3)若满足b<c+a,则∠B是 角。 四、达标测试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的周长为25 C.斜边长为5 D.三角形面积为20

3.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条直角边长多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A.4 B.8 C.10 D.12

AD2

2

2

2

2

2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5和12,则其斜边上的高的长为( ) A.6 B.8 C.

EBC8060 D. 1313F图1-1-5

5、已知,如图1-1-5,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 CE 。

盐亭金鸡初中

课题:17.1 勾股定理学案(2)

学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一、自主学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 ⑶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的关系: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二、交流展示

CBAD例1、在Rt△ABC,∠C=90°

⑴已知a=b=5,求c。 ⑵已知a=1,c=2, 求b。 ⑶已知c=17,b=8, 求a。 ⑷已知a:b=1:2,c=5, 求a。 ⑸已知b=15,∠A=30°,求a,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_________边,求________边,直接用_______定理。⑵⑶已知_____边和_______边,求__________边,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

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三、合作探究

C

盐亭金鸡初中

例3、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的高. ⑵求S△ABC。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_________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_______三角形,作____是常用的创造______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欲求高CD,可将其置身于Rt△ADC或Rt△BDC中。

四、达标测试 1.填空题

⑴在Rt△ABC,∠C=90°,a=8,b=15,则c= 。 ⑵在Rt△ABC,∠B=90°,a=3,b=4,则c= 。

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43,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 AB⊥AC,∠B=60°,CD=1cm,求BC的长。

BCCDBA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