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0fe00e56137ee06eef91811

1.配伍:是指天然物中草药相配而成方伍(多数意)规律。天然物中草药相配,可归纳为以下情况:

相须:指性能相似的同类药物配合而产生协同作用(增效),如大黄与芒硝配,其泻下作用增强。

相使:指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类药物相配,而以一为主一为辅,而提高主药功效(亦为协同)。如热症,以黄芩为主清热泻火,而辅以大黄(攻下泻热),提黄芩功效。

相畏:某一药物毒副作用能被另一配药减轻、消除,如半夏毒烈性可被生姜消,即生半夏畏生姜。

相杀:与相畏相似,“杀”即去掉、消除,故上例则叫生姜杀生半夏毒,绿豆杀巴豆毒。

相恶:指相配合后,有相互牵制或降低,丧失药效。如寒性黄芩能降生姜温热性,即生姜恶(厌恶)黄芩;莱菔子(萝卜子)能削弱人参(党参)补气功能,即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指相配后会产生毒副反应。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半夏。

据七律,中草药物的不相配,常采用相须、相使律,而在特殊情况下(如为减毒烈性),才以相畏、相杀配合。相反配伍是禁止的。

2.禁忌:天然物中草药的配伍禁忌,不甚严格,因绝大多数相配不会发生“相反”的,只有以下18种情况才须禁忌。

十八反:草本明言18反,半蒌贝蔹芨攻乌(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攻反乌头),藻戟遂芫俱战草。(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都战反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各种参(人参、党参、沙参、玄参、苦参、紫参等药、细辛、芍药)反藜芦。 此外,相畏在配伍中亦是特别慎重的,故在禁忌律中还有十九畏。其内容如下: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制炙煨要精微。

配伍禁忌律,不仅在药物配伍上应用,而且我国人民在食物配合上亦同样注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鱼类做以简介:

猪肉合鲫鱼食用使人滞气,合龟、鳖肉伤人;

5

鳖肉忌猪、兔、鸭肉及鸡蛋、苋菜;

鲫鱼忌猪肉、狗血;龟肉不可合酒果、苋菜; 鳖肉忌芥子、薄荷、恶矾;鲤鱼忌砂仁; 鲫鱼反厚朴,忌麦冬;

五.天然物中草药的优势

中国创立的天然物中草药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15世纪中期,瑞士·帕拉塞尔苏斯第一次把化学物应用到医学,创立了化学药物。之后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又产生了化学医学派,认为人体一切现象要均归结为“化学过程”,化学药物广为应用。1904年,化学医学系统传入中国养殖业,从此有西药(化学药)和中药(中草药)之称,而且长期并存。期间,中草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再现辉煌。天然物中草药之所以未被化学药所取代,是因为它具有化学药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讲天然物中草药优势之前,要修正“化学合成药源于西方”的错误认识。我们说制药化学源于中国。东汉末约210年,魏伯阳《周易参同录》载有:汞、硫磺、铅、卤砂、铜、金、羽砂等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制法、化学反应、操作过程等知识。此为世界最早的化药。据汉代郑玄对《周礼》 “五毒药”的注释,我国制药化学出现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即炼丹术。它产生在2千多年前,是冶金和神仙之说相结合的一门学问。是用无机物(水银、雄黄、雌黄、硫磺、曾青、铅丹)炼制成长生不老药“金丹“。晋代(公元3-4世纪)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篇》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化还成丹砂即指硫化汞加热成水银,硫磺和水银不断加热又成硫化汞。上述均为化学合成药,制药化学的最早记载。

中国炼丹术于3-5世纪传入埃及。从炼丹术的制药化学在中国产生后,虽盛行于秦汉延续到宋代,但其服用后果严重早有记载。如东汉《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已有“服石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之叹,又皇甫谧在《论寒食散方》记有自己服药中毒,发作时“气绝不知人”。故后来传统医学中,认识了它的弊端而废除,才全采用天然物中草药。从这个侧面看,天然物中草药优势很强大。概括说天然物中草药优势如下:

1. 自然性、无污染和利于环境保护性:

天然物中草药取自自然界动、植物,并保持了它们的自然结构和活性,即使需要加工炮制,亦取自然法(水、火或水火法),仍未破坏其自然性,故在被利用后,其废弃物亦不能形成公害和污染环境,它被弃也能回归自然,重新参与生态平衡。其采集炮制工艺均为自然法,无污染并利于环境保护。与此相比,化学合成物、药及其生产,则暴露出

6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公害。在化工合成生产的复杂工艺流程中,其所产生的“三废”、“三气”排于环境,均不能被生物降解而泛滥成灾。据统计,“汞法制碱”生产中有0.5Kg/吨流失。

2. 多功能性:

每一种天然物中草药均含有十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有机成分,按照化药的“构效学说”,每一种成分结构起一种功效作用,即“一构一效”,天然物中草药有多种成分结构,故具有多种功效。如“山楂”现已查明的已有70余种成分,还有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测定。就山楂现已证实的临床功效,有助消化吸收,利于心血管活动,对生殖影响等,有的报道还有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等多种功效。

一般来说,西医药学把药物的一个化学成分作为基本元素而论药物功效,而中国传统医药学是把每一种天然物中草药的整体作为基本元素而论功效。而且每一种中草药是多分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物或复合系统,因此,它的功效是多种的且是复合的。

3. 双向(相)调节性:

器官组织功能,常以兴奋(增强)、抑制(低下)两个截然不同的功能向(相)或状态来表示。西药,一般只能有单一功能向作用,或予以兴奋或予以抑制,是一种单向作用,这是因为其只是单一成分。天然物中草药则不同,每一味天然物中草药内含有两种作用相反的成分。如当归,既有能使子宫肌肉兴奋收缩的成分,又同时含有使子宫肌肉活动抑制的成分(非挥发性物质)。在机体及脏腑不同功能状态时,它能对其不平衡的病理产生不同的作用,即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向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即兴奋时起抑制作用,抑制时起兴奋作用,直到调节到正常态为止。

4. 整体调节性:

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引起机体各种状态变量的变化和针对某现象的临床效应。各药物作用有作用方式和特性的差别。

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作用,是指直接引起状态变量的变化和临床效应。如茯苓利尿;间接效应,是指药物通过状态变量间的影响和联系,而间接地产生的作用,如茯苓健脾,是通过利水湿而健脾(脾恶湿;水湿困脾而不能运化水谷。利水湿后脾能健运,即头疼不医头之理也。

化药,是突出供给机体能量及组织构成的材料,即多味直接作用型,仅言成分上的作用。故几乎无间接效应。(这就只能头疼医头了)。

7

作用特性,主要有选择性、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化药突出选择性,着眼于某局部病变。对细胞而言,它只作用于细胞上的某个受体而发生作用。

2)中草药,是多种成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物。其组合成分在作用于机体时,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更不是简单地等于各成分孤立使用时的作用总和,而是组合成分整体调节作用。即中草药从机体宏观上,突出机体所偏相对应,调节机体的平衡。中草药的整体调节具体通过 A.多功能性(见上) B.双向调节性(见上)

C.激素样作用:现已查明,外源激素对机体是有害的,故在饲料中禁止使用。而天然物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而却能起到类似激素的作用,且无毒副残留。如甘草就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包括盐、糖皮质甾醇样作用);淫羊藿有生殖激素样作用等。激素样作用,实质是中草药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D.适应原样作用:是指使机体提高适应和抗力,向有利于机体方向发展的作用。如甘草、黄芪、党参等,就有适应原成分。

E.增强和调节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动物的免疫系统分为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屏障、吞噬细胞和干扰素等)。中草药可以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如黄芪、大蒜)、血清杀菌素(白花蛇舌草)、溶菌酶活力(枸杞子)和诱生干扰素(黄芪、刺五加)等,而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F.抗菌作用:中草药的抗菌作用是主要通过增强细胞吞噬菌、杀菌素、溶菌酶以及机体抗病整体能力,很少数的是直接杀死或破坏菌体结构和代谢而抗菌。据此,我们在筛选抗菌中草药时,就不能以试管、培养皿的抑菌实验来定,最多只作辅助指标。决定指标是通过动物体实效检验。

G.解毒作用:动物体内代谢产物和外来有害异物均可形成动物体的毒害,从而降低适应性和抗力,甚至形成疾病。天然物中草药很多种类具有解毒功能。如甘草,本身就含有解毒成分——葡萄糖醛酸,故常用方剂中都有甘草。甘草因此也就被称为“国老“。此外,许多天然物中草药还具有增强机体排毒和抗污染能力。

5. 无毒副残留性和不致使产生抗药性:

化药的毒副残留作用现已越来越明显,所以人们在回归自然之际迫切需要天然疗法。 (1) 毒副作用:化药大多数是从石油、煤焦油等物中提炼或合成,又在复杂的工艺过程中污染了有害重金属(铅、汞)等,因而在未使用前它本身就带有有害物。此外,化药的结构单一,其作用又着眼于某局部病变,但常又不能与病即性质完全对应吻合,如果用量过大、过长,则会超过机体维持稳定的平衡力,而发生附加的异常变化;其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