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1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计算机辅助教学1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2186e60975f46527d3e1ba

从理论和方法上都为以后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0年美国伊里诺斯大学研制了PLATO( Programm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Operation),在校园中设立了300个终端給教师和学生使用,提供150个专业涉及各种学科约7000课时的教材。这是一个多用户系统,一台大型机连接了许多教学终端。其教学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包括模拟和游戏等。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已经比较明显地脱离了教学机器的限制,逐渐走向了以认知过程理论代替强化理论的道路。196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IBM公司合作开发出IBM1500教学系统,该系统除了为正常人开设教学课程外,还为聋哑人等特殊学生设计课程。1972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MITRE公司与德克萨斯大学及杨伯翰大学合作,研制出一个TICCIT教学系统。这个系统除了有计算机外,还有经过改装的配有键盘的彩色电视机,主机通过同轴电缆与各彩色电视机终端连接。主要用于社会大学的教学和英语教学。在TICCIT项目中,教学软件的开发是通过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相结合的小组来进行的。TICCIT系统没有PLATO系统那么大,相对来说,它是能安装在学校或一般机关单位内的小型系统。70年代, PLATOIV系统以两台CDC公司制作的大型机为中心,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连接了1000多台教学终端,其中大部分分布在系统中心150英里的广阔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系统。如果系统充分运转的话,一年可提供向1000万人提供教学,这相当于一所拥有24000名学生的全日制大学的教学能力。

以上的这几个系统中除了反映出各自的设计特点外,也反映了从常规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教育;从正常学生教学到特殊学生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为了检验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辅助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也为了

衡量这种新的教育手段的教学价值,有许多组织和机构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进行了评价和实验研究。总的反映是好的,如美国教育考试中心对PLATOIV系统和TICCIT系统的评价,都从各方面说明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大有作为。

在大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建立以后,教学软件设计已成为CAI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1小时的计算机教学,需要数百小时的设计和编程工作。因此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了设计写作语言。6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数种写作语言,著名的有:系统发展公司的PLANIT;IBM公司的COURSEWRITER;伊里诺依大学的CATO。另外,一些学者还设计了LOGO程序语言,为儿童创造了计算机学习环境,以培养儿童问题求解的技能。

值得指出的是,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ICAI)在这个时期也有所发展。第一个有影响的ICAI系统是卡玻耐尔在1970年研制成功的SCHOLAR系统,它用于教授南美洲地理,在该系统中学生可以向计算机提问。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试验成果不断公认,和微型计算机迅速普及,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普及应用。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高性能价格比、使用维护方便、具有一定容量和丰富的人机交互手段。许多微型计算机如Apple、Commodore、IBM等迅速显示出其教育应用价值。许多中、小学完全有能力购臵了一定数量的机器,用于教学、教育行政管理与辅助教学中。在美国,从1989年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许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比例已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在语言教学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正规教学的一部分。这些表明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已被许多学科的教师所接受,达到了一定的普及阶段。

除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

在这一阶段也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战略意义,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计划。为了在各国之间广泛地交流计算机教育应用方面的政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方法、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国际信息联合会还先后举行了多次世界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会议。

1.1.2 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由于把信息理论引入教育科学,使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摆脱程序教学的单一模式开始进入到综合性网络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1.促成网络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单机化计算机辅助教育向网络化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一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与超媒体技术的发展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微型计算机能力的扩展和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视听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能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出现,将使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其中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技术的实用化。也使得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2)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育从机械的机器教学脱胎而出,经历了程序教学、单独的课件

开发到PC机集成系统构成的漫长过程。现今以国际互联网络、局域网络为代表的全球性联网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个人计算机的功能和意义,网络计算机和终端节点已经成为主流。其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网络技术使得教育资源共享的空间和范围从狭窄的教室向全球化领域扩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已成为现实。

②学习者之间交往的范围无限扩大,以往受地点、时间、媒体限制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目前已经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充分的适时互动,使得以庞大建筑物为特征的传统学校沿着神经网络般的网络系统向无限延伸。

③由于网络技术的日益扩展和普及,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仅局限于个别地区、学校甚至班级使用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对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规模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新技术的实践

许多新技术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功地融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中。例如:

①自1975年以“认知科学”为正式名称的学科第一次面世以来,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走向了广泛综合心理学、人工智能、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的集成发展道路。其中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的引入,模糊诊断和算法的应用,以及神经网络系统和仿真技术的新进展等等都为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②软件工程方法已经深入到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开发中,组元显示理论、概念设计理论各种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的形式化,促进了课件设计的工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