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宁四毋”理论臧否不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四宁四毋”理论臧否不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51efdbce2f0066f5332252

法艺术,怎么能毁在傅山手上?《韩非子·五蠹》说:“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自然科学的进步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之上逐步演变的连贯的进步。人所共知,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最大的两场革命也是如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有推翻了博物学、地质学的一切成果,而是保留了其中绝大部分数据和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有推翻牛顿力学,而是对它的扩展和深化。应该说,书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极为相似,它的进步也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之上逐步演变的连贯的进步。但傅山的“革命”却是大唱反调。

清代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他以“明逸”身份,在“气节”的赞扬声中为书自负心理作怪的结果。马宗霍《书林藻鉴》记载:道光时任礼部侍郎的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说,“(傅山)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曾见其论书一帖云,‘老董止是一个秀字’,知先生于书未尝不自负,特不欲以自名耳”。此外,他还有“乱嚷吾书好,吾书好在哪??汉隶中郎想,唐真鲁国科”;“瘦硬通神且莫提,柔毫点主任东西”等诗句,来标榜自己的书法,也是高傲自负的证明。就是当今,也有许多人看到这一问题。如朱伟在最近的《书法报》上发表《傅山字》一文批评说,若论人品,王铎不如傅山,但字却比傅山“沉酣苍莽”,“人品高傲不等于书品高尚”。傅山曾对董其昌旁敲侧击地说:“好好笔法近被一家写坏,晋不晋,唐不唐,宋元不宋元”。但不知他想没想过自己又是如何呢?

用证伪性原则进行证伪

人们往往有一种“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 ),或者说倾向于寻找证实 的证据,而抛弃或者忽略了证明主张不成立的证据。因此,特别要强调尝试证伪某个主张,这种科学方法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傅山的《霜红龛集》(后面所引傅山的诗文均源于此,不再另注)显示,他的“四宁四毋”主张,是根据《石鼓》、《峄山》刻石以及汉隶、颜书、艾纳松、“民间字”等因素提出来的,据此,来考察一下他所使用的证据能否成立。

一,关于《石鼓》、《峄山》刻石

王萤在《书法》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⑷(以下简称“王文”)认为,傅山的两句诗“《石鼓》与《峄山》,领略丑中妍”,可“作为宁丑毋媚的注脚”。

《峄山》刻石原石已佚,无从说起,只好放弃,不妨就有目共睹的《石鼓》刻石来加以探讨。傅山为了给“宁丑毋媚”制造论据,便说石鼓文是“丑”的。石鼓文真“丑”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唐以来著名书法家和学者是怎么说的。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

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张怀瓘《书断》:“体象卓然, 殊今异古。落落珠玉 ,飘飘女婴 组。 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 以名称之, 遗迹石鼓。”苏轼《石鼓歌》:“上迫轩(轩辕黄帝)颉(仓颉)相唯诺,下揖冰(李阳冰)斯(李斯)同筘鞧”。对于石鼓文的评价,真可谓是众口一词,盛赞其美,哪里有“丑”之说!欧阳修称,石鼓文“字古而有法”;郎瑛在《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中说:“石鼓文书学之用大矣!”康有为将石鼓文誉为“书法第一法则”。总之,在古代书家和学者的心目中,石鼓文自有奇采,更具神韵,美极妙极,被称之为“书法第一法则”,是当之无愧的。正因为如此,后世学篆者皆奉为正宗,无不临习,杨沂孙、吴大瀓、吴昌硕等皆得益于此。书家之所以对石鼓文推崇备至,更深一层的意思是:石鼓文字艺术成就很高,字体雄强浑厚,气势磅礴;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意趣天成,成为秦系文字继承西周书法特点的划时代的优秀作品。

傅山说石鼓文“丑”,那只是他一家之言,且属妄说,堪称悖谬。评价石鼓文,应该说它是“美中妍”,而非“丑中妍”。这样,傅山以《石鼓》刻石作为“宁丑毋媚”的一个立论根据不能成立。

二,关于汉隶、颜书

傅山曾有“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的说法,还有诗句“汉隶中郎想,唐真鲁国科”;“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王文根据

这些资料认为,傅山“宁拙毋巧”的理论根据源自汉隶和颜书,即“象汉隶一样”“硬拙”,像颜书一样“古拙”。关键是取一个“拙”字。

那就让我们看一看蔡邕的汉隶和颜书是个什么样的书法吧。蔡邕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为汉隶之典范,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之誉。其代表作为《熹平石经》。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熹平)石经》精美,为(蔡)中郎之笔。”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为避免罗唆,以下源自此典的数次引文不再加引文顺序号,只标页码)一书称:石经“字体线条圆浑,粗细较为均匀”⑸。祝敏申主编的《大学书法》一书讲得更为简洁:《熹平石经》“字字工整规矩”,“实为‘馆阁体’之滥觞”。类似说法,不胜枚举。但是,都没有“硬拙”之说。汉隶尽管体法百变,但大多是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极为灵妙,尽善尽美,根本不存在什么“拙”的问题。当然,极少数的汉隶可能稍显粗劣,傅山则视为“硬拙”,但那是个别的,不能代表汉隶的整体形象。

颜真卿广泛汲取历代书法名家营养,经过融会贯通,创造了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颜体”书法,具有独特的美感,成为一代书法大师。在这里,也不存在什么“拙”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傅山的“宁拙”之“拙”,对于汉隶和颜书来说,根本沾不上边,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三,关于“艾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