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书愤 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aa063a83c4bb4cf7ecd10b

《书愤》学案

相关背景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bian)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的陆游,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自幼立志杀胡(金兵)救国,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死,陆游才得以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然而,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

乡。本诗以及《临安春雨初霁》都作于此年。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1、尝试总结背景材料中陆游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2、本诗如何围绕“愤”来抒发作者感情的?

一、课上学案

以意逆志:抓住关键句或词解读诗歌,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______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 2、首联的和颔联的有什么样的联系?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其在写景上的特点吗,本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4、“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此联与前两联有什么样的关系?

5、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

二、对比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两首诗表现的重点和风格上的差异。完成下面的练习: 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

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

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2、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b )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

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

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

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四、延伸阅读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四十八岁时,陆游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2、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陆游5 3岁。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的打击。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本词写作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士气低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四、课后巩固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 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