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DGJ201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DGJ201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b0d51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8

2.2 符号

BOD5 ——五日生化需氧量; COD ——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 SS ——悬浮固体物含量; NH4+-N ——污水中氨氮含量指标; TN ——污水中总氮含量指标; TP ——污水中总磷含量指标; DO ——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

B/C ——可生化性指标值,即BOD与COD之比值。

第 4 页 共 27 页

3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 3.1 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

3.1.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居住区、村镇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应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 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

2 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

3 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

4 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 5 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3.1.2 人工湿地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当地地质、气象、水文特征等因素,并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勘察,避免人工湿地池裂损、淹没、河水倒灌、排水不畅等情况发生。 3.1.3 人工湿地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满足各构筑物的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填料装填、湿地池疏通及日常管理的要求。

3.1.4 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 2 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 3 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3.1.5 对并行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超越管渠。

3.1.6 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计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3.1.7 农村地区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3.2 设计水量与水质

3.2.1 生活污水水量宜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量经调查后确定,或根据当地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采用埋地塑料管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取高值。居民生活用水量可参考下表:

第 5 页 共 27 页

表1 居民生活用水量参考取值(升/人·日)

卫生设施类型 经济条件好,室内卫生设施齐全 经济条件较好,室内卫生设施较齐全 经济条件一般,有简单的室内卫生设施 无卫生间和沐浴设备,主要利用地表水、井水洗涤 农村居民用水量 90~150 60~120 50~100 30~90 城镇居民用水量 150~180 120~150 90~120 - 3.2.2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尾水水量,按实际处理量确定。

3.2.3 设计污水水质应经实地监测资料确定,或参照相同性质居住区、污水处理厂或乡镇污

BOD5水的水质确定。如缺乏相关资料时,可根据下表数据确定:

指 标 住 宅 宾馆饭店 办公教学楼 公共浴室 城市生活污水 BOD5 230-300 140-175 195-260 50-65 100-400 0

COD 455-600 295-380 260-340 115-135 250-700 SS 155-180 95-120 195-260 40-165 100-300 NH4+-N 20-50 20-40 25-50 10-30 20-50 0

TN 25-70 25-60 30-70 15-50 20-80 TP 3-6 2-5 3-5 1-3 2-6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C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C 时的控制指标。 3.2.4 人工湿地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的水质,应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应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出水排入GB3838 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 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作为中水回用的出水水质应达中水回用水质指标。各水质指标如下:

指 标 一级A标准 一级B标准 二级标准 城市杂用水 景观用水 BOD5 ≤10 ≤20 ≤30 ≤10~20 ≤6~10 COD ≤50 ≤60 ≤100 - - SS ≤10 ≤20 ≤30 - ≤10~20 NH4+-N ≤8 ≤15 ≤30 ≤10-20 ≤5 TN 15 20 — - ≤15 TP ≤1 ≤1.5 ≤3.0 - ≤0.5~1

第 6 页 共 27 页

3.3 工艺流程

3.3.1 人工湿地类型应根据污水特征、区域环境、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设计内容应包括湿地池结构设计(面积、集配水系统、防渗等)、填料选择、植物种类选择、预处理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

3.3.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典型工艺组合如下:

1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

预处理 人工湿地 排放或回用

2 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

3.3.3 当人工湿地的流量在100m3/日以上时,人工湿地池不宜少于2组。

3.3.4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或不用提升设备而达到排水通畅、降低能耗的要求。

3.3.5 应尽可能利用建设地地形落差进行污水自然充氧,减少或不用曝气设施。

3.3.6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居住区、污水处理厂及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

污水厂尾水

人工湿地 排放或回用

第 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