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文科综合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文科综合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d7aa350b4c2e3f572763ce

30.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

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31.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32.在《海国图志》中,“志于英夷特详”。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

A.中国最主要的敌国 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 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

33.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34.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的被迫开放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两者性质不同

35.“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共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两区域图

材料二 甲国某一物流公司已获乙国政府授权,取得了乙国130万公顷可耕地的使用权,租期为99年。据悉,甲国公司将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将粮食船运回国。

(1)请说出图一所示半岛与图二所示岛屿的气候类型名称,并描述其分布的差异。

(2)试说明图一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据此分析该半岛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3)甲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简要评价甲地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自然条件并分析甲国在乙国租地发展农业的原因。

37.(共25分)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多家欧美日汽车生产公司在我国投资合作或建厂,加上我国的自主生产,2006年产量达728万辆,超过德国列世界第三位,2009年10月21日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在长春一汽下线,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且同年12月汽车产销双超1200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上世纪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

(2)早期三大汽车生产国均在其国内通过生产联系,形成若干专业化的汽车集聚区;而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国家的汽车生产纷纷向国外转移,试简述前者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后者产业转移对转出国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材料二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转移对象国,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 有利条件? (4)2007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以上,预期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6%,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与国民经济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同步或有可能略高于GDP增长速度。未来十年。中国对小型汽车的需求量将年增30%左右,小汽车产量不断增加价格指数降低,具有购车能力的人增多,汽车私人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汽车进入家庭。试分析其发展趋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8.材料一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会议审议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站在历史新高度,描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蓝图。引人注目的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

[来源:学§科§网]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 “包容性增长”其实是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前提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要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结合;必须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所以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就要转变现在以总量为目标的基本发展方式,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它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

材料二 “十二五”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十一五”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部市场的变化,二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三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趋势性的变化比“十一五”增多了。过去30年是“生存型”阶段,“十一五”时期“发展型”的阶段性问题突出了。我们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同“发展型”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所以,“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强调增长方式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一方面要靠自主创新,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经济实现“三大转型”、“包容性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1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观点。(14分)

39.2010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和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GDP总量已达30626.2亿元,人均GDP近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4倍,年均增长10.2%。比1952年增长了92.5倍。民族地区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248元增加到2008年的16057.2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 389元。

材料二: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考试范围。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作为公民我们应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12分)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意义。

40.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6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2分)简述其背景。(8分)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6分)

(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6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5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