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设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ee2cafba0d4a7302763a5c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行业企业共同育人机制:将专业建设融入产业发展,锁定专业方向;将职业需求融入培养过程,锁定培养标准;将技能培养融入实际工作,锁定培养目标。按照金融人才培养要求,由学院、系部和相关金融企业业务部门进行深度结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共同组织教学,构建第1学期—3学期进行理论与实务的专业教学,第4学期按专业方向进行教学(中期实习、考证),第5学期校内综合实训,第6学期校外顶岗实习的“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1.建设思想

依据“3111”人才培养模式,在征求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意见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能力、专业核心技能目标。优化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训的比例,构建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制订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弹性教学计划;大力推进“强化技能”、“课程整合”与“校企合作”;加强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开发符合高职要求的特色教材,充实教材内涵,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2.建设内容

(1)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构建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证券投资实务》、《金融客户经理》、《保险实务》、《信贷实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等5门课程作为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并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革新。

(2)“双证书”教育

- 9 -

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引入到教学中,强化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广泛开展会计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的认证工作,使技能训练、技能鉴定与专业教学工作一体化。

在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教材使用、师资配备上,都要坚持围绕学生考取从业职业资格证这一中心,为学生考证创造便利条件。使学生通过考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考证真正地达到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标准,使教学内容始终不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职业素质教育

本专业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品德高尚、素质全面、技能突出、身心健康、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技术人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内的能力培养教学计划,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有效的提高;围绕课堂教学,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主张“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以“德育”为基础和前提,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学生的职业素能培养;贯彻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和达到这一目的。

(4)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两年内将《证券投资实务》、《金融客户经理》、《保险实务》、《信贷实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等专业主干课程完成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编写,制作配套资料,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并上挂课程中心。把《证券投资分析实训》、《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等实训教材作为特色教材重点开发,使其内容充沛、载体多元,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协调一致。

(5)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多媒体教学,将实训室实际操作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综合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采取参与讨论式、互动式、情景模拟、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进程安

- 10 -

排、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培训、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等指标设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标准及方法。同时,在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推行教学互评制度。

(三)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1.建设思路

依据能力需求分析,为实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现有校内实训室的设备设施,改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满足顶岗实习的需求。形成完备的服务于本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要求的实训条件。

2.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完善和升级校内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设备,新建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室、保险实务模拟实训室、信贷实务模拟室、投资于理财模拟实训室等,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让学生在全真的经营环境下操作,感受工作过程,同时可以争取企业成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训的主体之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点,真正建设成为本专业“实践基地”。改善现有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成都银行、华西证券、银河证券、国金证券、幸福人寿四川分公司、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增加每期顶岗实习人次。选择合适的金融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共建实训基地。两年内,力争再与15家企业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充足的工位,为将来就业奠定牢固的基础。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最佳途径,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制度建设,确保校外实训基地运行通畅,加强校外实训管理,继续稳步推进“订单式”培养,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3)实训内涵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作用,拓展合作伙伴,增创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水平。完善和细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方法,拟定科学合理的实训评定标准,开发研制体现工学交替要求的课程的实训指导手册。

- 11 -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双师素质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

2.建设内容 (1)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备条件:“双师素质”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和多年以上金融工作实践经验,主持过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熟悉该专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建设措施及目标:从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名“双师素质”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安排其到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或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设立专项资金并配置必要的教科研设备资料,用于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交流、主持重点课题或参与教学改革。

(2)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具备条件:“双师素质”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主持过院级以上科研项目,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建设措施及目标:选拔4名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中、青年“双师素质”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使骨干教师总数达到10人,并选派到国内外培训机构或相关行业企业进行研修或顶岗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理论及技能水平。

(2)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具有丰富的财经工作经验或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技术骨干,能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建设措施及目标:聘请具有金融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实训、中期实习、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定期到校作专业专题报告并指导校内实习指导教师。

(五)中高职衔接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