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fa6f7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33

会包给谁,谁家的闺女选了个好女婿等,幸福和满足像花儿一样洋溢在人们的脸上。转眼间,到了大年三十,“年味”更浓了。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和隆重的。全家老小一齐上阵,杀鸡的杀鸡,杀鸭的杀鸭,忙得不亦乐乎。年夜饭前的祭祖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堂屋中央摆上一张方桌,上面放着酒杯、豆腐、鸡鸭和猪头一类的祭品,男人们先把手洗干净,燃上一炷香,把一年来全家的大体情况和来年的心愿,向列祖列宗“汇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待祖宗祭奠结束,家里人早已把屋子周围打扫干净,接着由女主人端上一杯酒和一块肉,分别去敬“圈神”,祈求圈神们保佑六畜兴旺,瘟疫不沾。做完了这一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享受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有的人家在吃了年夜饭之后,就要把锅瓢碗盏用草木灰擦洗干净,不让沾一点油腥味,因为祖上有正月初一吃素的传统。 15.文章题目是“乡村年味”,第一段却描写的城市的过年,有什么作用?(3分) 16.“而在乡间,岁月的车轮刚辗过腊月,过年的喜庆便氤氲在村村寨寨的上空。(“氤氲”..原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请分析句中“氤氲”一词的作用。(2分) 1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幸福和满足像花儿一样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3分) 18.文中乡下过年都做些什么?这些事情透露出“我”怎样的心情?(4分)

19.第⑤段写道男人们向列祖列宗“汇报”,你觉得,男人们会“汇报”些什么?(3分) ..

第三部分(60分)

20.梁实秋曾说过:“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此一“味道”既指故乡美食,亦指年风年俗、人情风物。当离家万里之时,唯有文字可复原其一二,给予慰藉。 请以“家乡的年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50字。

参考答案

1.

(1) ①谱 ②脍 ③蕴 ④脉 (2) ①B ②A 2.略

3.(1) 植树造林山山披绿锦 除污涤浊水水泛清波 (2)示例:似春蚕

4.(1)画面由一个胖胖的男童、一条肥大的鱼和两朵盛开的莲花构成,采用谐音的手法,表达了“连年有余”的主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①青年人对“洋”节的认可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 ②示例:“洋”节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 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月亮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7.C

8.①标记 ②到,等到 ③搬迁,迁移 ④没有 9.D

10.①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来?(关键词:是,何)

②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他的妻子,这才醒悟。(关键词:审视,乃,悟)

11.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知灵活变通的人。(意思对即可) 12. 采艾叶,挂在门楣上驱邪;用艾叶煮水,让我们沐浴,防病;做香袋和小符;扎艾蒿笤帚,敲打床角旮旯。 13.(1)“笔直”、“很少”用十分恳切的词语写出了艾蒿秆子生长的情状;“泛” 描写出艾叶的光彩照人;“透”写出了艾叶颜色的浓郁、醇厚,给人以踏实、安定之感。

(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反复渲染艾叶香味给“我”的心理感受,充分表达出一种温馨、愉悦、幸福的情感。

14.通过对故乡端午习俗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尤其是对悠悠母爱怀念。 15.对比,用城市的没有年味引出下文 乡村的年味浓。 16. 意为“弥漫”,文中指过年的喜庆便弥漫在村村寨寨的上空,表达了乡村年味来得早,..年味重。 17.“乌托邦”写出了乡下人共同分享过年的喜气欢乐的场面,突出了乡下人的和睦热情。 18.祭灶、杀年猪、喝刨汤、做年夜饭、祭祖、敬圈神(答出一个点1分,答出三点给全分),透露出“我”对在乡下过年的怀念之情。

19.汇报一年来的艰苦创业、辛勤劳作以及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