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一中2009-201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山东省宁阳一中2009-201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00471755270722192ef703

高三年级单元测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

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州县制

C.道州县制

D.行省制

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 废丞相,设内阁 D. 确立三省六部制

7.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 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

8.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第 1 页 共 9 页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9.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力

10.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人民主权 ②轮番而治 ③比例代表制 ④少数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培养

12.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13.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4.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5.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公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16.右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A.国会 B.州政府 C.大法官 D.副总统

17.2008年11月,美国选出下一届总统。之前民调支持率显示,奥巴马远远领先于麦凯恩,奥巴马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总统。在历史上,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与白人同样的公民权应该是在

A.联邦政府成立后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B.《1787年宪法》的规定

第 2 页 共 9 页

C.美国南北战争后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D.二战后民权法令规定

18.《马赛曲》的歌词“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歌中的“敌人”是指

A.波旁王朝 B.企图复辟的保王党势力 C.普奥联军 D.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势力

19.法国经过80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把这一结果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是

A.第二共和国宪法 B.第三共和国宪法 C.第四共和国宪法 D.第五共和国宪法 20.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两部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内阁(政府)要对国家元首负责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

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

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

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

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23.“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4.“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第 3 页 共 9 页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25.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刊物名称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26.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 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C.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B. 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27.90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反帝反封建 B.爱国主义 C.无产阶级革命 D.科学主义 28.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9.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D.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30.右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31.读《人物风俗制度丛谈》中某一篇文章到“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一段文字,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时间是

第 4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