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最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24ce25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a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知 识 积 累

字音字形 ....

儒家(rǔ) 缅怀(miǎn) 朱熹(xī) 中庸(yōng) ....瞭望(liào) 彷徨(páng) 授予(yǔ) 丁肇中(zhào) 词语释义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格,推究。致,获得。 正心:使心地端正。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指陶冶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抽象:不能具体体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诚意:使心地诚恳。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内容主旨

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重要指导和启示意义。

重点难点

1.丁教授认为《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当然,这个缺点也不是哪一天突然形成的,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并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

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学生是当头一棒,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

中 考 对 接

一、积累运用

1.(2018·泰安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的字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liáo)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xì)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

B.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zhú)发展是再恰(shì)当没有了。

....

C.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jiàn)来发现事物的真相(xiàng)

....

D.在环境激(jī)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chóng)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真正的意义。

2.(2018·泰安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B.她的遗物、遗言无不渗透了对中国的深情。 C.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3.比较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语,选出合适的填在横线上。

(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________(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__________(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领悟、领会)

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

(1)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

常不知所措了。

..

(2)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二、阅读提升

(2018·泰安模拟)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碰是能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

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5.“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句中“真正的”能不能删掉?( ) A.不能,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如果去掉了“真正的”,就是假的格物致知,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

B.不能,传统的中国教育重视格物和致知,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和致知”,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

C.可以,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和致知,只是唯心地从自然界中获取真理从而传授给学生。 D.可删可不删。不删表达准确,具有说服力,删了也不会影响文章的意思。 6.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

A.提出论题,围绕论题进行论述。 B.论证论点,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C.提出论题,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D.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并论证论点。 7.“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

A.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也就是实验检验、探索求证精神。

B.不管研究科学还是人文学,或者在个人性都上都要追求客观真理而不能主观上去认为。 C.选择格物致知对象时,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D.格物致知的内涵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教育出发点。 8.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三、语言运用

(2018·黄石)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品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9.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字。

“学做人”与“学知识”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学做人”的同时需要“学知识”,在“学知识”中也别忘了“学做人”。光会做人,没有知识不是“完人”;而光有知识,不会做人,同样也不是“完人”。厚此薄彼是不明智的一些我们的同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学生阶段的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将来走入社会后碰壁之时是不会少的。反之,

你将会受益匪浅。可见,“学知识”和“学做人”就如同人的左右臂膀,缺了哪个都是不健全的。

四、写作练笔

11.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年轻精神”呢?请联系我们的中学生的理想、生活、学习、人生、克服困难等写一些激励你自己或者勉励别人的话语。可以是一两句话,格言式的,可以是三两段式杂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A

3.(1)测量 (2)支配 (3)领悟

4.(1)不能去掉。“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近”是接近,但不到一百分,去掉后与事实不符。

(2)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而并非全部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也有个别的除外,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 5.B 6.A 7.A 8.A

9.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10.示例:学知识与学做人紧密相连,同等重要。 1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