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金融学复习资料最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340995bb68a98270fefa6d

2、 试述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现代信用,社会资金融通,之所以需要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居于其中,主要是因为具有如下必要性:(一)降低交易费用。(二)降低风险。(三)调节借贷数额和期限。(四)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 3、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哪些机构组成?

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一)商业银行。(二)中央银行。(三)政策性银行。(四)专业银行。主要有投资银行、开发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外汇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哪些种类?

(一)证劵机构。包括证劵交易所、证劵公司、证劵经纪人和证劵商。(二)保险公司。(三)信托投资公司。(四)信用合作社。(五)其他类型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财务公司、储金局、租赁公司。 5、试述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银行的起源已有很长的历史,公元前2000年前,巴比伦的寺庙即已代人保管金银,收取管理费用,并可将其贷出收取高利。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其他几个城市出现了银行业,从事存款、代理安付、汇兑和放款业务。英国早期的银行则是通过金匠业发展而来。也可以找到银行的雏形。在雅典也有从事货币处理业务的商业机构。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金匠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保管凭证演变为银行劵。二是保管业务的划拨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三是十足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详情请看课本第235-236页。 6、现代银行主要有哪些特点

现代银行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利息水平较低。二是信用功能扩大。三是具备信用创造功能。

近30多年来,各国银行业呈现出显著的电子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趋势,尤其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更是如此。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一同天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合而为一,中国人民银行既执行金融宏观管理职能,7、试述银行发展新趋势

8、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演变

有操作银行日常具体业务,这种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单一银行体制,既不利于发挥银行的作用,又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1979始,我国对传统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和重建。首先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新建了中国过节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恢复了中国交通银行的国内机构和业务。1983年,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办理具体银行业务。随后,新兴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业有所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详情请看课本第247页。

9、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如何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是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以经营存放款为主要业务、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独家银行制:所谓独家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有关章程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是一种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分支行制:分支行制是按照同一章程,在同一个董事会管理下,在大都市中设立总行,然后在本市、国内、国外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 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也就是银行融通资金,筹措经营资本和资金的业务。 存款:存款是商业银行所接受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存入的各种资金的总称。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也叫往来存款,存款人把款项存入银行,形成往来账户以后,可以自由存支,没有什么时间上的限制。 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一种由存款人一次存入并只能一次提取的、有一定期限的存款。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指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账户。 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就是融出资金,运用货币资本来获得盈利的业务。 定期放款:定期放款的借款人必须在约定的放款期限届满时偿还银行的本利。

活期放款:活期放款则没有放款期限和规定,借款人可以随时偿还部分贷款,银行也有权随时要求借款人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 信用放款:信用放款是不需要以一定的实物或有价物作保证,通常仅凭借款人信用或出具本人签字的票据即可获得借款的一种放款方式。 抵押放款:抵押放款,是指以各种商品或商品凭证、有价证劵等作抵押的放款,借款人如不按期归还债务,银行可以出售抵押品作为抵偿。 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买进尚未到期的票据,也就是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的票据拿到银行,银行从票面总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以货币垫付给贴现的申请人。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除存款、放款和投资等主要业务外,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货币资本,而只是从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信用风险: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没有能力向银行偿还本金或者有意不履行还款义务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这是一种因市场利率变化引起资产价值变动或银行业务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给银行放款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一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详情请看课本第247-248页。

通货风险:这是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物价波动引起货币贬值或升值而带来的风险。

国家风险:国家风险即国家信用风险,指借款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该国不能按照合同偿还银行债务本息的可能性。

内部管理风险:这类风险经常同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当有关,如决策不当、管理存在漏洞、营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较差等等,都会带来这类风险。 “三性”原则:

所谓的“三性”原则即为(一)安全性原则。所谓资产的安全,主要是指银行信贷资产免遭风险的程度。(二)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名义价值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三)盈利性原则。这是指银行尽可能收取最高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5C”原则 “5C”原则,包括借款人的品德、才能、资本、担保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character, capacity, capital, collateral, condition of business) 5W”原则:

“5W”原则,即,“who”,借款人是谁,要求着重了解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状况;“why”,借款人为什么借款,要求搞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what”,借款人用什么做担保,要求确定贷款的抵押物,以及抵押物的质和量;“when”,借款人何时能归还贷款,确定贷款期限;“how”,借款人如何归还,即确定还款方式。存款货币

流通中大量使用的是支票货币,即存款货币,它是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客户的负债。 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概念,它是由商业银行用转账方式来发放的贷款、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故又称为衍生存款或虚假存款。简言之,由商业银行的贷款转化而来的存款就叫派生存款。

课后习题:

1、何谓商业银行,它具有哪些特征?

商业银行就是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以经营存放款为主要业务、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主要有如下特征:其一,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几乎无所不包。其次,商业银行是唯一能够吸收支票活期存款并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

金额机构,藉此,商业银行获得了“创造”信用的能力,并利用贷款和投资转存活期存款实现信用的加倍扩张或收缩。再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远比其他银行要多。总之,商业银行纷繁复杂的业务种类及其机构设置使它享有“金融百货商店”或“信用超级市场”的美誉。 2、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两种组织形态?试比较其优缺点。

商业银行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独家银行制和分支行制。 独家银行制的优点:

(1)可以提倡和鼓励竞争,限制垄断。

(2)独家银行制下,一般银行规模都比较小,组织比较严密,管理比较方便。

(3)独家银行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遍设各地,同时一般又是由本地人经营,比较容易吸收本地资金。 (4)独家银行制特别有利于资金在本地的运用,防止本地资金的大规模转移,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 独家银行制的缺点:

(1)在独家银行制下,由于银行一般规模较小,单位成本高,不能作有效率的经营,特别是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其现金准备也常投放于各地,不符合经济原则。

(2)由于独家银行制在经营的区域范围上受到较大的限制,资金一般容易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不太可能做到风险分散化。 (3)独家银行制下,由于没有设立于各地的分行,故对客户的汇款等要求较难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 分支行制的优点:

从银行和顾客的角度来看,分支行银行制度在很多方面比独家银行制度优越: (1) 实行分支行制的银行规模可随业务的发展扩大。

(2) 分支行制的银行在资金调拨上更灵活,资产更能多样化而且也较安全。 (3) 实行分支行制度也更便于管理,有利于联系培训,更有利于节约。 (4) 在分支行制下,现金准备可以维持相当低的水准。

(5) 由于在分支行制下,银行分支机构多,且分散于各地,可便利于客户的汇款要求,汇兑成本也可以保持在最低水平。 分支行制的缺点:

(1) 实行这种制度往往容易导致银行业的垄断,而银行业的过分集中是不利于效率的提高的,甚至会出现操纵控制经济、金融的局面,

形成金融寡头。

(2) 分支行往往要将各地的资金吸收后转到大城市发放,这会牺牲地方产业的发展。

(3) 由于分支行制容易出现垄断,分支机构又如网络分布,关系密切,因此,当银行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时,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造

成较大的危害。

总体比较而言,分支行制还是利多弊少。 3、试分析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第一,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资金循环周转的必要环节,银行如工商企业一样,是社会再生产中第二,商业银行与工商业一样,作为企业,既有独立的投资,又有独立的经营,经营目标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第三.商业银行又是一种特殊企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银行经营的对象不是以各种使用价值形态存在的普通商品,而是货币和货币资本这一特殊商品。 其次,银行的经营活动处于信用这个特殊的领域,即货币流通领域。

再次,银行是以货币资本借贷这种信用方式进行经营的,不直接介入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最后,银行经营的货币信用业务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因而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特殊作用。 银行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充当信用中介。(二)变闲散货币为经济建设资金。(三)创造信用及金融工具。(四)充当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也就是银行融通资金,筹措经营资本和资金的业务。具体由三部分组成:银行自有资本。存款负债及借款负债。 (一)银行自有资本

银行自有资本是代表银行股东对银行的债权,是资产总额减去非资本负债总额的剩余,即净额。 (二)存款负债

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三)借款负债

借款负债又称非存款性负债,是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的资金。主要途径有:银行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回购

不可缺少的经济机构。

4、什么是银行的负债业务,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协议。

5、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就是融出自资金,运用货币资本来获得盈利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现金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同业存款和应收现金。 (二)放款

放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放款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3以上。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依不同的划分标

准有不同的分类。按放款的期限划分,有定期放款和活期放款,或划分为长期放款和短期放款;按放款有无实物或有价物作保证划分,有信用放款与担保放款;按放款利息收取方式划分,有放款与贴现;按放款的对象和用途来划分,有工商业放款、消费者放款和其他放款;等等。

(三)证劵投资

证劵投资时商业银行的另一类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劵进行资金运用的一种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转账结算业务、信托业务、汇兑业务、代收业务、信用证业务、保管业务和代客买卖业务。 主要有以下几种: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通货风险、国家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 银行经营中要坚持“三性”原则,首先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做到协调平衡。

盈利性、流动性及安全性之间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盈利性原则要求银行尽量提高资金的运用率,而流

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哪些? 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有哪些? 8、试述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基本原则。

动性和安全性则要求银行降低资金的运用率。第二,在选择贷款和证劵的期限时,通常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从盈利性角度考虑,自然会尽量选择期限长的资产组合,但是,资产期限越长,流动性越低,这同资产流动性要求是矛盾的。第三,从银行存款结构来看,资金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要求也存在着矛盾。

盈利性和流动性、安全性之间虽然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它们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又为银行协调这些矛盾提供了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获得盈利是它的主要目标。但是紫荆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又是银行盈利的基础。因此,在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银行首先应注意稳健经营,在处理好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去追求最大的盈利。 9、什么是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见书266页)

10、试述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见书286—289页)

第十四章

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所谓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即货币需求是指在特定的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愿意而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产或收入的数量或份额。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它由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基础,其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真正支持信用扩张的货币。

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也叫存款乘数或存款扩张倍数,它是指银行存款量对基础货币量的比率,即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相对于原始存款的倍数。

名义货币需求:所谓名义货币需求,它是实际货币需求的对称,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适应物价增减幅度在名义上增减的货币需求,亦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如8万元人民币、1万美元等,通常以Md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所谓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物价变动)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即社会经济部门用货币所能够买卖的物品及劳务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货币流通规律:所谓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确定流通中应投入多少数量的纸币才能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的规律。 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持有货币的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又称为流动性偏好需求,指人们为了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随时投机以获得利润而持有货币或者抛售货币持有债券的需求。

鲍莫尔——托宾模型:针对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而同利率高低无关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托宾相继先后分析或论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变动关系,得出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水平的递增函数,而且还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从而修正了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

惠伦模型:针对凯恩斯关于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收入所决定,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惠伦提出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同样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即它不仅是收入或支出的递增函数,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从而修正了凯恩斯预防性货币需求函数。

课后习题

1、如何理解货币供给既是一个内生变量,又是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量既是一个外生变量,又是一个内生变量。所谓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意图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对之进行调控的变量。而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不为政策所左右、社会各经济主体能够按自身的意图通过货币收付行为左右货币供给量的规模,进而影响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力度及作用的变量。

2、什么叫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有何重要影响。

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它由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扩张的基础,其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真正支持信用扩张的货币。

货币供给量Md?B (基础货币)· K(货币乘数)

=B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超额准备金率)+h(现金漏损率)d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关于货币供给量决定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如何决定的。 3、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有何不同?它们对货币总量有何不同影响?

原始存款是基础货币的一个转化形态,而派生存款是超过基础货币的一个增量,因此原始存款的增加,不会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只会引起结构变动,而派生存款增加,货币存量也随之增加;其次,原始存款的增加会直接引起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增加,而派生存款不能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准备金的变化使制约派生存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原始存款是决定派生存款得以产生及其数量界限的基础,而派生存款处于被决定的地位;再次,派生存款的形成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特殊机能,某一个别商业银行本身是不能创造派生存款的,而原始存款是任何一个银行都能形成的,原始存款的增加是先增加负债业务,后形成资产业务,即先存后贷,而派生存款的增加是先增加资产业务,后形成负债业务,即先贷后存;最后,由于原始存款的增加并不改变货币存量的总额,因此,一般不会引致信用膨胀,而派生存款的增加,会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若控制失当,就有可能导致信用膨胀。 4、简述货币乘数的推导过程。

?D(存款总额的变动)??B(原始存款的变动)?K

得:K=?D1??BRd

修正后,得:K=?D1??BRd?e?h

(详细请参照P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