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4b3f6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2

天津一中五月考化学试卷 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u-64 Fe-56 Ba-137

第I卷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C.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的油脂会因水解而变质 D. 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阳离子可以通过加入FeS除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是为了吸水防止食品受潮,铁粉属于还原剂,防止食品被氧化,故B正确;C.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建,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变质,不是水解而变质,故C错误;D. FeS的溶度积大于CuS、HgS的溶度积,其溶解平衡的S2?浓度远大于CuS、HgS的S2?离子浓度,故加入FeS可以沉淀废水中的Cu2+、Hg2+,故D正确。故答案选C。 2.已知:

( 异丙烯苯 )

(异丙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异丙烯苯的化学式为C9H12

B. 异丙烯苯与足量氢气完全加成所得产物的一氯代物有6种 C. 可用酸性 KMnO4 ,溶液鉴别异丙烯苯和异丙苯 D. 异丙烯苯分子中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由结构简式可确定异丙烯苯的化学式为C9H10,故A错误;B.

( 异丙烯

苯 )与氢气完全加成, 异丙基环己烷分子中含有6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共有6种,故

B正确;C. 丙烯苯和异丙苯都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用高锰酸钾鉴别,可用溴水,故C错误;D. 异丙烯苯分子中最多有17个原子共平面,故D错误;答案:B。

3.A、B、C、D、E、F、G为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F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与B、G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D与F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D、G三种元素形成的盐,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B. A、B、C三种元素间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又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B、C、G的简单氢化物中C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D. D、E、F、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

A、F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符合要求的是H、Be、Al),其中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则A为H,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得到F只能是Al。D与F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D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则D为Na。C与B、G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时,只能是B、C处于同周期相邻主族,C、G处于同主族相邻周期。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得到B最外层5个电子,C、G最外层都是6个电子。所以B、C、G分别为N、O、S。即A、B、C、D、E、F、G七种元素分别为:H、N、O、Na、Mg、Al、S。A.C、D、G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可能为Na2SO3,溶液显碱性,A正确;B.A、B、C三种元素间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例如硝酸等),又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例如硝酸铵等),B正确;C.B、C、G中C(即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C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C正

2+3+2-+

确;D.D、E、F、G形成的简单离子(Na、Mg、Al、S),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前三个2-2++

离子有两个电子层,后一个离子有三个电子层,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Na>Mg3

>Al+,D错误。答案选D。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目的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实验 ?1 向浓度均为 0.1 mol?LNaCl 和 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0.1 现象结论 能证明Ksp(AgCl)< mol?L?1 AgNO3 溶液,先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 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冷却后观察是否B 分层 其他条件相同,一只试管中加入5mL 0.2mol/LH2C2O4 (aq)和2.5L C 0.1mol/L KMnO4(aq);另一支试管中加入7.5ml 0.2moI/L H2C2O4 (aq)和 2.5mL 0.2mol/L KMnO4(aq) 和5mlH2O 常温下,用pH计测定0.1moI/L NaA溶液的pH大于0.1moI/L D Na2CO3溶液的pH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因为Ksp(AgCl)=1.77

10-10,Ksp(Ag2CrO4)=1.12

Ksp(Ag2CrO4) 不能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可验证相同条件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证明酸性:HA

mol?L?1 NaCl 和 Na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 溶液,两种沉淀能同时产生,所以不能证明Ksp(AgCl)< Ksp(Ag2CrO4),故A错误;B.植物油属于酯类化合物,加入烧碱溶液加热,会发生水解生成羧酸和醇,在冷却后不分层,矿物油属于烃类化合物,加入烧碱溶液加热,不反应,冷却后观察能分层,所以用烧碱溶液能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故B错误;C. 其他条件相同,一只试管中加入5mL 0.2mol/LH2C2O4 (aq)和2.5L 0.1mol/L KMnO4(aq);另一支试管中加入7.5ml 0.2moI/L H2C2O4 (aq)和 2.5mL 0.2mol/L KMnO4(aq) 和5mlH2O, 因为所加试剂浓度不同,所以可验证相同条件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D.

2-因为Na2CO3溶液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CO3+H2O

HCO3-+OH-, HA+OH-用pH

HCO3-+H2O-H2CO3+OH-,NaA的水解是一步完成的,即A+H2O

计测定0.1moI/L NaA溶液的pH大于0.1moI/L Na2CO3溶液的PH, 不能证明酸性:HA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原理和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知识。解答时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判断A选项;根据植物油和矿物油的区别判断B;根据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C;根据电

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原理判断D。

5.已知: Kb(NH3·H2O)=1.76×10-5。25℃时,分别向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均为20mL的HX

+

和HY的溶液中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水(H)与加入氨水的体积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X的电离方程式为HX==H++X- B. b 点时溶液中c(NH4+)=c(Y-)>c(H+)=c(OH-) C. 其中一种酸的电离度为0.1% D. a点溶液呈中性 【答案】C 【解析】

+

根据图像,0.1mol/L的HX和HY的c水(H)可知,HX为弱酸、HY均为强酸。

A. HX为弱酸,HX的电离方程式为HX

H++X-,NH4+)故A错误;B. b 点时c水(H+)最

+

c(H+)>c(OH-),C. HX为弱酸,0.1mol/L大,说明恰好生成NH4水解,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10+-4

的HX 中c水(H)=10mol/L,则溶液的pH=4,c(H)=10mol/L,HX的电离度为

×100%=0.1%,故C正确;D. a点时,c水(H+)最大,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X,

根据C的分析,HX的电离平衡常数K=程度,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故选C。

6.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 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 (g)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Ⅰ Ⅱ 温度/K 723 723 物质的起始浓度/moI/L c(SO2) 0.2 0 c(O2) 0.2 0.1 c(SO3) 0 0.2 物质的平衡浓度moI/L O2或SO3平衡转化率 c(SO3) 0.04 α1 α2 2SO3(g) 达

=10-7,因此NH4+水解程度小于X-的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