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570901bb68a98271fefab2

考是什么使护士的职业锦上添花。

(3)用第一、第二课学过的知识,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赏析性点评、纠偏,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引出“礼仪为职业添彩,也可以说礼仪既能为个人职业生涯‘添花’,也能为企业‘添彩’”。 (4)板书:礼仪为职业添彩。 (二)研习新课

第一目:促进企业和谐──增强凝聚力。 1.教学内容

(1)讲究职业礼仪的作用。 (2)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意义。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公司高管列队,躬身笑迎员工上班。

出示三个观点的要点及问题: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促进企业和谐──增强凝聚力。 第二目: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 1.教学内容

(1)树立企业形象的作用。

(2)员工的良好形象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3)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三:中方公司成功接盘。

思考:中方公司凭借什么以低价成功接盘?给我们什么启示?讨论过程中引入荀子的名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在讨论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市场竞争中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用PPT出示:树立企业形象能提升竞争力。 (2)探究活动四:员工职业形象与企业形象。

17

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6页“链接”和印发的“松下幸之助的职业形象与松下电器产品质量”的材料,用PPT出示: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员工职业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关系。指明员工的良好形象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3)探究活动五:他们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用户。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27页的活动框文字和“链接”,用PPT逐一出示问题:他们为什么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用户?说说职业礼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两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员工良好形象会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着重强调要求学生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遵守职场礼仪,以立足社会和行业、成就自我 (三)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对着黑板总结。 (四)课后作业: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五)课堂记录及反思 课堂记录:护理班正常:40人 采矿班正常:20人

18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一课时)

一、恪守道德规范 加强道德修养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3. 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19

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理论上讲,个人品德修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德”建设的基石。从实践上讲,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在中职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中职学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因而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把握这一教学重点,首先要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要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

2. 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做到这些道德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家庭美德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并突出重点;理解家庭美德在维系家庭关系、增进骨肉亲情、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把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