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沉积岩石学作业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完整word版)沉积岩石学作业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6324ab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4

结构:分选差

构造:块状/交错/平行层理,无底冲刷 (3)筛状沉积/筛余沉积

形成条件:物源区碎屑以砾石为主,细碎屑极少

沉积状态:在冲积扇表面形成砾石层,流水下渗,无法形成地表径流 沉 积 物: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 结构:分选中等,颗粒支撑 构造:块状,成层性不明显 (4)泥石流沉积 泥石流沉积特征

沉 积 物:砾、砂、泥混杂 结构:分选极差 构造:块状

沉积位置:冲积扇上部

21.曲流河相模式

(1)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平水期滞留在河床底部的粗碎屑物质 沉积物:粗 ,多为砾石,时有垮塌或冲刷泥砾 构造:明显的冲刷——充填,可有叠瓦状构造 横向上:透镜状、席状

垂向上:河流沉积的最底部 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

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是河道侧向迁移,

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的砂质沉积体。 沉积物:以砂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跳跃组分为主分选中等

构造:大中型槽状、 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垂向: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小 横向:板状、透镜状 平面:带状

(2)堤岸亚相:a. 天然堤: 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粉砂、泥沿河床两岸迅速堆积所形成平行与河床的砂堤。沉积物:粉砂、泥的薄互层,向河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回厚几cm--几十cm。

构造:小型波状、槽状、攀升层理)、平行层理,顶部可有水平层理、暴露构造。 垂向:边滩沉积之上 剖面:楔形 平面:豆荚状

b. 决口扇:洪水冲决天然堤,在其外侧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沉积物:细砂、粉砂,较天然堤粗。

构 造:中小型交错、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cm-几米;正粒序。 剖面上:透镜状;平面上:舌形或扇形;

(3) 河漫亚相:位于天然堤外侧,源于洪水期河水泛滥沉积的结果。 按淤水程度,分为:

河 漫 滩:洪水期有水,平水期无水;

河漫湖泊:始终有水,来自地表及地下(河道补给) 河漫沼泽:潮湿气候,低洼积水,植物、泥炭、煤 沉积特征。

沉积物:粉砂岩、泥岩;河流相中粒度最细的部分 构造:水平或波状层理

垂向上:位于河道亚相或堤岸亚相之上 河流快速侧向迁移,天然堤发育不良,

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无法区别,统称泛滥平原沉积。

(4)牛轭湖亚相: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 。 废弃的积水河道

废弃作用:串沟取直,曲颈取直 沉积物:粉砂、粘土

构 造:交错层理、水平/块状层理 垂向上:

串沟取直——与早期废弃河道沉积渐变 曲颈取直——与早期废弃河道沉积突变

22.三角洲相模式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含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砂砾岩夹杂色泥岩 结构:成熟度低

构造:较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总体成层性差 (2)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区。 三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最主要),河口坝,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道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 沉积物: 砂砾岩;分流河道间:泥页岩、泥质粉砂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较大型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水平层理。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粒序。

B.水下分流河口砂坝——(要求河道相对较稳定) 沉积物:砂为主,常与灰绿色泥岩互层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平行、中小型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无明显冲刷构造。

C. 席状砂——环绕于河口砂坝外缘,若水下分流河道迁移迅速,可直接形成席状砂 沉积物:细,砂岩、粉砂岩 结构:分选较好

构造: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生物潜穴 垂向:逆粒序

(3)前扇三角洲亚相:浪基面以下 沉积物:泥岩、粉砂岩 颜色:灰色

构造:波状、水平层理, 生物化石:含介形虫等

23.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的区别 课本P.315 表20-2

24.海相环境分为

(P335)海洋沉积环境及海相组划分

根据海底地形和海水深度,以及陆棚区地形、水深和潮汐、波浪作用的特点,可将海洋沉积环境细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4种环境。

滨岸相(浪基面之上)又称为海岸相或海滩相,位于潮上至波基面之间,波浪和潮汐作用明显,包括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等几个次级环境。浅海陆棚相(浪基面之下至200m)位于波基面以下的陆棚区,常受波浪作用影响,生物繁茂,向陆方向与滨岸相衔接,向海与半深海相毗邻。半深海相(200~2000m)和深海相(大于2000m)均位于较深水的半深海和深海地区。

根据海洋沉积物的性质,又可将海相组分为浑水沉积型和清水沉积型,前者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后者以碳酸盐沉积为主。

25.简述风暴岩沉积特征 (P350)

形成作用:风暴浪作用及风暴退潮流作用形成的

形成环境:主要出现在正常浪基面以下体制风暴浪基面以上的陆棚环境

层理特征:主要有波浪作用及流动成因形成的层理,如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上攀沙纹层理等,缺少递变层理

其它沉积构造:具侵蚀充填构造,如渠模及工具痕,工具痕的的方向是变化的,甚至是相反的,并具有渗滤结构及逃逸潜穴,缺少槽模

垂直层序和分布特征:向上变细序列,但粒序层厚度不均匀,粒序层与纹层段间的粒度是突变的。侧向分布不稳定,可变薄,变后或呈透镜状。

26.简述重力流概念、类型、特征,相模式。

一、概念P371:沉积物重力流是指泥、砂、砾混杂的,重力驱动的,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二、类型P373:海相沉积物重力流和陆相沉积物重力流。 海相沉积物重力流:1.泥石流沉积 2.颗粒流沉积 3.液化沉积物流沉积 4.浊流沉积 三、特征:广义的浊积岩指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因此,按成因和组构特征又将重力流沉积物划分为若干岩类,每一岩类,又有其各自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1)重力流沉积物结构特征P381

重力流沉积物从泥石流(碎屑流)演化到浊流阶段,其唯一的或主要的搬运方式是悬浮和递变悬浮载荷搬运。基本特征是其粒级范围宽,颗粒与杂基含量的比值低,分选性和磨圆性变化大,从很差到较好。 (2)构造特征

由于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多样性而导致其构造特征的复杂性。但都是以递变层理或叠覆递变层理为其主要鉴定标志,其次还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漩涡层理、滑塌变形层理等。除层理类型外,诸如槽模、沟模等特殊构造类型,孔虫、放射虫等化石,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沉积物重力流可划分为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 浊流沉积相模式P383 (一) 海底扇相模式 (1)内扇亚相 (2)中扇亚相 (3)外扇亚相

(4)海底扇沉积序列 (二) 湖底扇相模式 (三) 浊积沟道相模式

(1)海槽浊积沟道沉积相模式 (2)湖盆浊积沟道沉积相模式

27.欧文的相模式

由海向陆分为X、Y、Z三带

X ---带-深水低能带,波基面以下 灰泥及浮游生物碎屑——有利于生油

Y带----近岸高能带,波浪、潮汐的主要作用带 礁、滩 ——良好的储集相带

Z带----滨岸低能带,水浅,蒸发量大 泥晶灰岩(白云岩)、蒸发岩、藻叠层构造

28.威尔逊的相模式 课本p402 图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