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比较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比较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69c019e45c3b3567ec8b5c

生的金额、产生的时间以及其不确定性。因此,资产负债表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相关性为主。

3.4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

现行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由受托责任观转向有用决策观,因此,现行会计准则要求提高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观,是用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资产与负债作为计量标准,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来确认收益,可以有效地压缩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资产负债表观更强调企业净资产而不是强调利润。因为只有净资产增加了,企业的价值、股东财富才能够真正地增加,股东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投资的收益。所以,资产负债表观确保了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能够从源头上分清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后果,并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因此,资产负债表观下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相关性。采用资产负债观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8

4 我国使用资产负债表观的重要意义

4.1 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资产和负债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以净资产的增加来确认利润而不是由利润来确定净资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等行为的发生。净资产的增加才是企业价值真正地增加,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净资产变动的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由单纯地注重利润考核指标转向净资产相关指标的变化,因为净资产的变化决定着股东财富的变化,也决定着投资者利益的变化。资产负债表观的确立要求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资产 负债的变化,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以避免短期经营行为和收益超分配现象的发生。

4.2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 便于企业改善资本结构

近几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投资者因为得不到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收入费用观下存在着诸多预提、待摊、递延等项目,加上没有对这些主观性强的项目制定较规范的限制性条件,从而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产生了虚假的收益和资产。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负债表将得到净化 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收益表信息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提供更加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日益完善,便于企业多渠道融资,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4.3 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与资产负债表观相关的概念是“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表”,它的提出是因为2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收益表不能提供更多相关的信息而备受学术界、职业团体和资本市场使用者的指责,其直接动因主要来源于衍生与套期保值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在各方面的压力下,FASB、ASB和IASB痛下决心改革传统的收益表,从而导致全面收益表的产生。从国际上看,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要求提供全面收益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虽然并未要求,但资产负债表观的提出也算是迈出了向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一步。

9

4.4 损益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资产负债表观”理念的实质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关键是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观下,损益代表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净资产的减少,《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等准则中的理念即来源于此。对现金流量的关注以及资产减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从理念角度要求不追求虚假损益,要求将企业的发展落在实处,即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损益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损益表的附属。

损益表观认为,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上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确定收益。因此,收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 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因此:

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

10

结 论

本文比较全面阐述了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比较研究,虽然资产负债表观有很多优点,但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如对现行价值的确定存在很高的环境要求,且只能反映收益的综合数,不能详细反映等,因此可以预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两种收益确定观将同时并存。但鉴于会计研究思路已发生根本转变(从资产的概念出发),并且实务中也已经采用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各项会计要素,因此可以预言,随着更多的资产负债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于资产和负债变动的收入确认模式将彻底动摇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式,从而使会计能更加动态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