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马原中美港发终极整理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宏观马原中美港发终极整理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d0f763561252d380eb6e47

答: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对的源泉是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后实现的。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积累的作用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的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16、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涵义、特征和意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其影响连续考了三年!!) 答:含义: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特征: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生产的全球化;二、贸易的全球化;三、金融的全球化;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实质: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意义:(人人网上的,影响按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叙述)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加速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完善各国的法制建设;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利于文化的交流。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政府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环境、跨国犯罪等问题)

以下是根据历年试卷再参考课本整理个人觉得的可能考选择的语句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2、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3、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4、列宁物质定义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7、资本主义得以生产进行的前提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内核。 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14、实践的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极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15、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16、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 1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劳动发展史。 1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19、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 20、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

2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2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23、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4、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2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的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 27、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8、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9、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31、意识的能动作用。

3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认识的过程是反复和无限的。 3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34、成功的实践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35、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36、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7、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8、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39、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40、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智能的有组织的力量,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41、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42、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43、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一、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基础);二、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三、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4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45、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最后,根据对历年试卷的分析,发现经济全球化、真理和价值、资本积累(重在简答与材料分析)、实践与认识考的多一点。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