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开源节流辩论赛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财政部门开源节流辩论赛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decc4bfe4733687e21aac0

一、可以展开的论点:

1、 开源是治本的措施,是可持续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策决定的

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

3、 以家庭的理财来隐喻国家的财政政策

4、 财政学:组织财政收入的核心是:发展经济

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a.发展经济,广大财源。b.兼顾三者和两极的利益。c.合理负担 开源的含义

5、 财源建设的含义:财源建设是一级政府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根据多种财源构成的分析,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不断培育、涵养、保护、壮大、拓展财源,优化财源结构,完善财源体系,提高财政效益,促进财富增长的一种建设行为。加强财源建设,拓展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6、 没有源、何来流。

7、 从古至今的财政政策都是节流为主,直到改革开放改为开源为主的财政政策。期间的对比。

二、名人名言:

1、 宋代苏轼就认识到:“财者为国事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明朝也有人认为,“夫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财用不足,国之大患。”意思都是说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财源丰茂,则国家兴旺昌盛;如果财源枯竭,必将国不成国

2、 毛泽东就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三、辩论资料:

1、开源并不是等同于铺张浪费、不等同于与民争利。是要合理开拓、合理利用,比如2008年应对经济危机,财政部门并没有向基本生活品税源提税,而是提高烟产品、奢侈品的消费税,既扩大了税源,又起到了控烟禁烟的效果。同时,又把财政收入投入到10大产业振兴中去,让我国顺利度过了金融危机,经济实现V字型反转。 2、早在我国宋朝时期,王安石和司马光就开始了关于“开源”和“节流”的辩论。而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王安石的“开源”变法失败了,司马光的“节流”思想迎合了儒家思想,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认同。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各朝的经济方针基本都是“节流”思想。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节流”的经济方针是错误的,平均四五十年农民起义一次,两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的中国历史周期性与这种经济方针不无关系。《金融的逻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400年前国库里金银万贯的国家今天基本贫穷落后,而当年靠发国债发展的国家今天基本都既有民主和法治,又有发达的经济。这样看来,中国的传统美德节约似乎是一种讽刺。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以往的“节流”思想中解放出来,在经济方针上改用“开源”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变革在传统中国的儒家理财观念中本身就是一种改革,改革后的中国开始发行国债,开始“借钱”来发展国力,国家财政赤字逐年上升,从1986年的82亿元上升到1994年的575亿元,到2010年的8500亿元。国家财政赤字的上升看起来似乎是国家国力日下的表现,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也就是说国库里

面不但没有钱,反倒欠别人一屁股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国家领导无方,经济方针错误等所导致的。但是深入思考,国家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或许是件好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开源”的经济方针就是事先尽最大可能地发展国力,不仅把到手的钱都花完用于发展,而且还尽可能借钱发展,透支未来的收入先发展,也就是用未来的钱给现在创造机会,为未来创造更好的发展道路。所以说,财政赤字是很正常的,如果财政赤字没有出现,就可以证明没有充分利用资源来发展。

4、存的钱再多也是没用的,只有资本雄厚了,实力壮大了才是硬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的儒家理财观念即“节流”的观念的机会成本太高,大大地限制了发展,你可能因为要存钱而放弃了一次投资机会,而这次投资本可以给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存钱存再多也可能不发补救一次突如其来的灾祸,或许你存了几年存了10万元钱,而一次突如其来的大病一次性需要20万元的手术费,这足以摧垮你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家庭,如果平时利用手中的现金购买保险或进行其他投资,具有“开源”的理财观念,把一次的灾难分摊到未来许多年来偿还,这样会给家庭减轻很多负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节流”的思想只会使国家停滞不前,最终坐在金银财宝上等着国家爱灭亡,只有利用一切资源尽最大可能发展国家,壮大实力,才能不落后,才会不挨打。

5、开源同时又能起到节流的作用。资源税改革,既起到了开源的作用,又引导了能源消费,向新能源倾斜,遏制了能源的无序消耗,保护了环境,使得财政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进行环境治理。

6、从实现的可能性上分析,开源的可实现性更加的困难,因此更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倘若把主要精力放在很容易实现的问题上,岂不是浪费了资源,没有最大化的实现资源配置,这显然有悖于科学发展观 7、现在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县级财政和乡级财政比较困难,你如何解决这一困难。财政开源尤如做大蛋糕,节流尤如分好蛋糕,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大蛋糕。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1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将达到10万元亿元,大家觉得多吗,其实一点也不多,因为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的人均财政收入只排在世界人均的100位以后,我国县级财政和乡级财政还很穷,当前社会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是节流那是解决不了这一矛盾的,因此我们需重在开源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8、驳斥把开源比作与民争利:把“善理财”,简单理解为搜刮民财,简直是幼稚可笑的。王安石显然不能苟同,他说:“这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是民众不加重赋税而国用足以丰饶。

9、开源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培植更多财源,增加社会财富,否则,生产萎缩,财源枯竭,就是再节用,也难以为继

10、要用成本分析原则来控制或选择“开源”的各项决策。很明显,开拓财源的各种活动无不是由一项项的具体财务决策行为所构成的,而每一项决策方案又都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利润回收的差异比较和分析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开拓财源时,一定要头脑清醒,要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的高低即开源的所费与所得之间的比较问题,在实施每一项有可能带来财源的方案之前,都应运用专门的财务决策的评价方法(如差量成本比较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等)做出谨慎而客观的评价,选择耗费成本最低或相对较低的开源方案,以避免为了开源而造成更大投资损失或浪费的决策行为。

四、中西方财政政策的发展史: 中国: 1、奴隶社会

如西周时期,产生了“以九式均节财用”的支出思想,规定用九种用途来节制财政支出

2、春科战国时期

主张节用成为主要的财政支出思想。孔子提出“节用以爱人”,后人司马迁解释孔子的“节用”为“政在节财”,即节省财政开支,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3、进入封建社会

财政支出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汉时期,财政支出思想主要表现在压低财政支出方面。

清代的财政支出思想也集中在反奢节用方面 4、近代社会

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量入为出,扩大消费的财政政策。如谭嗣同“尚奢黜俭”。 5、改革开放后

扩大消费,发展经济,预算赤字安排增多。

西方:

1、古典学派的财政:威廉·配弟-主张政府的财政开支也要压缩到最低限度 庸俗学派的财政

2、社会政策学派的财政

3、凯恩斯学派的财政:凯恩斯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运用扩大政府支出的办法或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4、货币学派 5、供给学派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西方政策都是从节流为主转变到开源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