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002a70a417866fb84a8e37

如果是学生有这种糊涂认识的话,我觉得不奇怪,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教授也有这种糊涂认识的话,我就觉得很可怕。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不仅仅是抄别人的数据、成果算剽窃,抄别人的用语,同样也算剽窃。这是国际公认的。我下面引的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联合出版的一本指导性的小册子,里面对剽窃的定义,是“用到他人的观点或文字而没有给出恰当的说明”。就是说,不仅仅盗用别人的成果算剽窃,盗用别人的文字也算剽窃。甚至你用了别人的大段文字,注明了出处,但是没有对别人的文字做恰当的改写,这也算是剽窃。如果是直接引用别人的文字,要用引号给引起来表示是引用,光是注明出处还不行。有的人写论文的引言部分去抄别人的,抄完了注明引自这篇论文,他认为这就不算剽窃。那也是剽窃。你在介绍别人的成果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而不能不用引号地直接用别人的话。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一条准则。

下面这段是摘自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指南,它把剽窃根据严重程度,分了5个层次,最严重地是未注明出处地全文复制一篇论文,这将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吊销违规者在IEEE刊物上的发表权利达5年。其次是未注明出处地大量复制一篇论文,达一半的篇幅,处罚和上面的是一样的。第三严重的剽窃是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第四严重的剽窃是未注明出处地不恰当地复述整页或整段内容,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或重排句子顺序这么做,虽然不是照搬,但是没有注明出处,这也算是剽窃。最后一个是注明出处地复制一篇论文的很大一部分,而没有清楚地表明谁做了或写了什么。所以,没有注明出处地照搬别人的句子算剽窃,即使注明了出处,但是照搬别人的句子,也算剽窃。被发现的话,同样会被公布出去,受到处罚。不仅我们的网站这么认为,国际的学术组织、期刊也都这么认为。

所以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国外期刊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很多的这种剽窃,都是学生造成的。我相信廖教授本人并没有参与写那篇论文,论文是学生写的,剽窃是学生干的。但是你既然在论文上署了名,就应该承担责任。如果没有被发现剽窃的话,发表这篇论文所得到的好处,教授是当仁不让的。一旦被人发现了剽窃,就要撇开自己的责任,说都是学生干的,没有我本人的事,这是

不应该的。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像两年前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事件,也是属于这种情况,有三篇论文被发现剽窃,学生勇敢地出来承担责任,说是学生干的,和校长没有关系。我相信。但是你既然署了名,就应该承担责任,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不能说好事都归你,坏事就都不负责。

学术腐败还有一种情况是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国际学术期刊一般都是反对一稿多投的。但是国内的一稿多投有让人同情、理解之处。国内大学对博士生毕业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定得太死,我不知道浙大是规定要多少篇,有很多大学规定要3篇SCI论文。论文数量不够不让你毕业,但是又把读博的时间定得太死,非得在3年后毕业。国内的很多刊物对来稿又不给即时的答复,给你拖着,可能会造成到你该毕业的时候论文还没能都发表出来。所以有的人就同时向几个刊物投稿。这倒也可以理解,这涉及到教育体制的一些问题了。所以对同时在国内的两个刊物上登同一篇论文,或者先在内部的刊物,比如某个学校的学报上登,然后再拿到全国性的刊物上登,或者先在国内的刊物上登了,然后再翻译成英文拿到国外的刊物上登了,也算是有助于和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对这些情况我们现在都很宽宏大量,不去管它了。我们要反对的是什么呢,是那些在国外的刊物上一稿多投的,还有就是在国外的刊物上登过之后,又翻译成中文拿到国内的刊物上登的,因为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纯粹就是为了增加论文数。还有的,就是那些遍地开花的,不仅是一稿二投,而是三投、 四投、五投、六投、七投,全都有。我们现在发现的纪录,是一稿十几投的(笑 声):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1998(4)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医学与社会,1998(5)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杂志,2000(2)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1)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天中学刊,1998(6)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8(4)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3)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州大学学报,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企业,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续) 中国林业企业,1998(5)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5)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阴山学刊,1998(2)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二十一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森林与人类,1999(1)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地球学报,1998(3)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河北林果研究,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河北林果研究,1999(1)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2)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3)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4)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1999(1)

这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叫周毅干的。前面的那些论文他连题目改都不改,后面那些把题目改了一下,但是实际上还是同一篇论文。在全国各地的刊物到处开花、到处投稿。这种发现的话,是要严厉打击的。

还有一种是伪造学术履历。这在国外偶尔也会发现。大家看国际新闻,有时候会见到报道说国外某个名人的学历有问题,读博士的时候没有获得学位就离开了,却自称是博士。或者他读的大学不是他所说的那所名牌大学。像日本首相小泉,也被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笑声)。那是政治家的问题,和我们现在说的学术界的人伪造学术履历,拔高自己的学术地位,还不太一样。国外学者偶尔也会被发现有这种问题,但很罕见,而且手法比较单一。不像咱们中国这些搞科研的,在伪造学术履历方面,也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我举一些例子。一个是“MD” 的问题。MD是医学博士的简称。中国医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医学学士,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医学院实际上是属于研究生教育,是要先上4年的本科,再上4年的医学院,总共是8年,最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有些MD不去当医生赚钱,愿意搞研究,到生物医学实验室当博士后,跟我们Ph.D.一样可以做博士后。国内许多医学院毕业生,虽然是学士学位,但是就利用中美之间的这种差异,以医学院毕业生的身份也到美国做博士后。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算是钻了美国制度的空子,而且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我觉得倒也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美国一些比较差的生物医学实验室招不到博士后,有人愿意去做就很高兴,不管是真的MD还是假的MD。但是有人因此就真把自己当成MD了,在自己的履历上写上MD,甚至我还碰到过两起,回国以后就又把MD翻译成医学博士了。这就不恰当,值得追究了。

还有些人,在他的简历中写着自己曾经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但是你看他的教育经历,并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就是属于这种用医学学士或硕士学位去美国做博士后,回国后把自己也变成了博士后。这我们也发现过不少,包括大学的校长,都这么干。这就很不恰当,我把它叫做没有博士学位的博士后。在国外和在国内,对博士后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在国内一般把博士后当成是比博士还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