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18c018a8114431b90dd812

监测小组,专门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对保护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资源等背景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强化宣教培训及社区共管工作,设置职能科室,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目前保护区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需要,要制定人员发展和培训计划。进行法律政策、动植物知识、资源管护、执法检查、防火灭火、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项目建设、资源开发管理、社区共管、3S技术、电脑应用和装备设备使用等一系列专业培训。

在5年内保护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务相适应的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保护区人员的30%;自然保护区所有工作人员及季节性临时工在上岗前均需进行培训。所有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技术培训和教育;自然保护区正式人员每4年至少轮流接受外部培训一次,管理局中层以上领导每2年至少外部培训一次。

3.1.3强化内部规章制度,做好档案管理

进一步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落实措施。主要包括岗位责任、人事聘用、财务、宣教、培训、巡护、监察执法、社区共管、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注重档案信息管理,建立资源管护、监察执法、防火灭火、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管、项目建设、培训学习、资源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记录制度,形成完整的人事、科研、宣教、培训、资源管护、

9

监察执法、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等系列档案。档案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要求,并逐步实现数字化。

3.1.4进一步做好保护区规划和边界划定

定期编制总体规划,科学分析目前保护区存在的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阶段性规划目标和任务。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及目前保护区面临的紧迫问题,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保护区每年应根据当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总结报告,评估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经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按照国家环保部核定的范围进一步做好边界勘定和功能区划工作。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限范围。绘制具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功能区划图、水域使用现状图等图件,进一步明确保护区水域使用权。 3.1.5强化资源管护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5个流域,大小河流50多条,呈树枝状分布,流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主河道周边大部分都有道路和部分村庄,行人随时可进入保护区,而河流水体又具有隐蔽性和流动性,给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保护区要继续完善资源管护网络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方案,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增强激励机制。建立一支以保护区辐射辖区乡镇、保护站、林场、村组和协管员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强化管护队伍。

10

进一步完善巡护责任制和巡护报告制度,搞好巡护日志记录和巡护月报、巡护年报工作,保护区每年将巡护年报及监测结果上报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

强化执法和案件查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建立外来人员出入保护区许可证制度和检查制度。防止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非法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加强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案件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1.6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管理

依法管理保护区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对省级保护区批建的“中石油管道项目”和“输电线路项目”要继续进行跟踪管理,落实有关补偿资金和生态恢复措施。坚持补偿资金“取之资源,用之资源”的原则,管好和用好补偿资金。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从事采矿、采石、采砂、烧窑、冶炼、拌洒毒药等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活动,禁止非法开垦、围填等改变保护区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禁止捕捞以及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采滥挖药材等掠夺性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

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农业部《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等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3.1.7科研监测

目前,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十分脆弱,要制定科研监测发展计划,加强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关自然保护区科

11

学研究工作,积极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进一步开展科学考察和专项调查,编制科学考察分析报告,尤其是对主要保护对象的调查,要对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编目和详细记录,做到资源本底清楚。

定期开展生态、资源、环境等各项监测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当地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查明区内人口、收入及来源等。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特点,对固定样方、样线、站位或断面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调查。监测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编制主要保护对象、野生动植物或自然资源的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相关软件和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植被图、地形图等图件。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 3.1.8宣传教育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编制具有自身特点的科普宣传书籍、音像、文字及图片资料、环境教育材料等,分发给周边社区居民、游客和访问者。

定期对学生、当地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对当地社区所在行政村每年开展至少一次集中性宣传教育活动。来自然保护区的访问者(含游客)80%以上接受环境教育。

编制并定期维护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及时发布和更新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信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