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现代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1cf1242af90242a895e51e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多萝茜·洛·诺尔特

在这儿我也想问老师们一句:“您所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五、最重要的是造就独立人格

多年来,当我们习惯性地美化、神话教师职业时,却并没有为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注入新的营养。以研究现代化闻名于世的美国社会学家艾·英格尔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说:“传统人所拥有的品质使他们容忍或安于不良的现状,终身固守在现时所处的地位和境况中而不求变革。那么陈腐过时的、常常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制度就暗暗地靠着这些传统的人格性质,长久顽固地延续下去,死死抓住人们。要冲破这个牢固的束缚,就必须要求人们在精神上变得现代化起来,形成现代的态度、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并把这些熔铸在他们的基本人格之中。”

什么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格呢?世界的共识是: 1、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

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3、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 4、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

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6、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 7、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 8、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 9、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

13

10、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

11、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12、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

人,尤其是普通人,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成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 鲁迅有一句名言:“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倘若教师本身不具备现代人格,那么他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 报导一:

1997年12月5日9时45分,陕西径阳发生4.8级有感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间震颤。其大学校园四楼的一所教室。一位白发的老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教授的身体摇了一下。教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他张口时却说:“请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另所教室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人生哲理》。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至于她身后的学生如何乱作一团,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强大的人力推挤着她向下奔……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

地震给学生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学到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摘自《中外期刊文萃》第9期作者霍忠义) 报导二: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谢过,两人走去。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

14

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摘自《新闻与写作》第6期,作者:白岩松) 报导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徐匡迪,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在“上海教育名师讲坛”为全市700余名代表作首场报告“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徐匡迪说,教育工作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多看大局,放眼长远,不能能急功近利,把单纯的升学率作为追求的目标,要时刻认识到“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他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这种力量来自于学术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要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责;要努力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是生而自由的,他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是自己的主人。这种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是谈不上独立人格的。每个人都埋没在社会给他的角色之中,总是在看别人的脸色,总是在揣摩着别人的意图,总是在为别人生活着,然而,奇怪的是,每个人都在为别人生活着,而别人却并未感到这种“恩惠”。 “我是为了你好。”领导在训斥下级的时候这样说。 “我是为了你好。”父母在训斥儿女的时候这样说。 “我是为了你好。”老师在训斥学生时这样说。 被训的人却从来体会不到其中的“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师生关系不应是从属、服从、压制的关系,而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对感情的敏感和珍惜,对人格平等的追求,也是当代学生强烈的心理意识之一。据调查,94.1%的学生赞成“是师生也是朋友”的关系,82.6%的学生喜欢“办事公正,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老师。只有5.9%的学生赞成“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的传统观念。以权威压人、居高临下的教师不受欢迎。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一个突出体现是学生应受到老师尊重。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许多教师和学校对“尊重学生”这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并没有确认,他们强调“尊师”远远超过“爱生”,在实际行为中则经常是自说自话、“无法无天”。多年来,在学校里,在教室里,教师的话决不可不听,小小课堂里,教师就是“天王老子”,学生如果敢于顶撞老师,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胆大包天”“目无师长”“不听老师

15

言,吃苦在眼前”。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问题,因为后进生一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六、最关键的是实施创新教育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一九七二年所作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 ----- 如果我们再不实施创造教育,我们就是在窒息人的创造精神。 事例一:

有这样几个小学生的语文造句: 想----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应该说,这些句子不仅对词意理解正确,而且造得生动传神,不落俗套,然而,我们的老师都给打了个“×”-----小学生们仅有的一点点创造性嫩芽,就这样被摧残了! 事例二: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