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模块化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4aa9c287c24028905fc3cd

一般系统可采用传统模块化方法。

——具有创新需求的系统:对长期保持稳定性并无创新需求的系统,即使是复杂系统也没有必要将其模块化。

? 现代模块化的概念

——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系统:复杂系统和高技术产品的不确定性高,这是现代模块化特别引起关注的原因,但这是一条代价很高的路线。即使是有创新需求的系统,如果创新目标明确,完全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可以节省资源的措施。 ▲现代模块化的目的:寻求选择权和选择价值 ——选择:从众多的选择对象中择优的行为。

——选择(权)价值:模块的竞争可产生不同功能和性能的模块,产品设计者可以自由选择模块,设计能带来最高价值的产品。

? 现代模块化的概念

——选择权:“模块化创造了选择权”,“选择权不仅仅属于设计者,而且交给了模块的设计者、制造者和消费者”。

●现代模块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演进发展 ▲现代模块化的基本特征

——对象是复杂系统,其子系统通常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模块化系统是通过设计规则事先构思好的:这是整个模块化过程的核心和关键。

? 现代模块化的概念

——自下而上的系统改进和整体创新:设计规则是较为稳定的,而隐模块内部的“隐形规则”则是非常活跃的,它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应对。

——模块化系统是创造“选择价值”的系统:模块设计师有权选择模块的“隐形规则”;整机设计师有权选择合适的模块来组成产品。 ——开放式结构和决策分散化:

1)开放式结构:整机厂不必大而全,模块可“外包”或选购。 2)使集中的决策分散化。有利于创新、以及分散和化解风险。

? 现代模块化的概念 ▲模块化系统的演进发展

——演进发展是模块化系统的突出特征:

1)与相互依赖的一体化系统不同,模块化系统是能通过演进途径不断创新发展的动态系统。

2)模块化系统是设计规则制约下的稳定系统,消除了模块间相互依赖关系,为通过模块变异来推进系统演化铺平道路,系统在稳定的基础上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事后的选择是模块化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隐模块”的“背靠背”的开发和“淘汰赛”式的竞争,和系统设计师的事后选择机制,是模块化结构创新法则的内在动力。

? 现代模块化的概念 ——模块操作(符),开创模块化系统的演进路径:通过灵活运用六种模块操作符,可改变系统结构,推动模块化结构演进、发展、创新。

——子系统独立进化发展的分散型体系:模块化系统在“设计规则”界定下,模块由分散的独立企业组成的“模块簇群”自行设计,而无需征得系统架构师的同意,这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通过模块操作符的设计演进

▲模块化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是由六种相对简单的操作符引起的,操作符是将复杂系统动态变化的知识组织起来的有效方法。

? 现代模块化的概念 ▲六个操作符及其功能:

——分离(分割):将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 ——替代:用一种模块替代另外一种模块。 ——扩展:向某个系统添加新的模块。 ——排除:将某个模块从系统中排除。

——归纳:通过归纳创造一个新的设计(或设计规则)。将重复出现的共同的要素标准化,提升为具有通用接口的“结构化模块”。

——移植:将某个模块移植到另一个系统。为模块创造一个“外壳”,用到原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用途改变)。例如,将外购的显示器通过接口构件装入机柜中构成电子设备。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设计规则——现代模块化的亮点

▲模块化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设计规则”、“隐形模块”、“检测模块”。 ——“设计规则”,分为:

a)“看得见的设计规则”,又称“明确规定的规则”。 b) “隐形设计规则”,又称“模块内部的设计规则”, “看不见的设计规则”。 ——“隐形模块”(隐模块),即模块是一个有明确接口的、具有不可见信息的“黑箱”。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系统集成与检测模块:是用以检测“隐形模块”的接口和性能,以保证系统集成的实现。

●设计规则的构成和作用

▲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是由系统设计师预先制定的,它规定了系统内模块之间的“联系规则”,是各模块设计师必需遵循的准则。是系统级设计规则。又叫“明确规定的规则”。 ▲“设计规则”中规定了模块的三要素。 ——模块“结构规则” :又称“划分规则”。确定系统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它们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实际上就是,系统分解(为模块)的规则、或系统要素组合(为模块)的规则。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模块间“接口规则”:规定模块如何相互作用,模块间的位置安排、联系,如何交换信息。其实质是,通过“接口规则”,固化接口特征。

——模块“评定规则”:即系统集成与检测的规则。检验模块是否符合“接口规则”(X模块在系统里是否能发挥作用);测定模块性能(X模块为何比Y模块好)。它是模块接口的检验、测定“标准”(不管模块具体结构如何,因模块是“黑箱”),以保证系统集成质量。“评定规则”对软件和硬件是必不可少的。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看得见的设计规则”往往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正式的“标准”和“规范”,供模块开发者和系统集成者使用。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看不见的设计规则”(“隐形设计规则”)

——自由的设计规则:由模块设计师自行确定的模块内部设计规则,它既不影响系统的集成,也不影响其它模块的设计。由此形成同类模块方案间的竞争和创新。是模块级的设计规则。

——“看不见(隐形)”的含意:是把模块视作“黑箱”,即不管其内部原理及结构如何,只要输出符合系统接口要求就行。 ——“看不见”的相对性:对生产模块的企业来说,模块设计规则在企业内部应是“看得见”的,并用来制约同类模块及产品的设计。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设计规则的运用

——设计规则的层次性:根据系统(或产品)的复杂程度,设计规则可分成若干层次。 1)系统级设计规则:包括系统总体设计规则和各子系统设计规则。 2)模块级设计规则:包括模块设计规则和各子模块设计规则。

——在公开的“设计规则”制约下(例如,各种国际标准、贸易规则、行业标准等),存在着大量的创新机遇,在于如何巧妙地运用。见下述“模块化的创新机制”。

? 模块化设计的设计规则

——“隐模块”的“公开”化——“结构化模块”

1)模块层级的提高:有些模块(如许多程序中都存在不同版本的“打印管理”子程序) ,可考虑把它移至设计层级的较高层次,使之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见和可用的。

2)结构化模块:标准电路和软件应用模块等都是部 分可见、部分不可见的,他们将可见结构与隐模块结合起来。在企业中,被提升进入共享 (“公开”)平台的模块都是结构化模块。

3)在市场经济中,控制着重要的“结构化模块”的企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获得大量的经济价值。

?

●设计规则是模块化理论的新发展 ▲模块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把系统(产品)分解为模块。

——把模块间的接口模式和参数制定为“接口规则”。即把系统(产品)与模块间的关系予以固化。

——在“接口规则”约束下,按“隐形设计规则”设计模块系列(产品)。 ——把模块按市场需求集成为新系统(产品)。

? 设计规则对模块化的意义

▲点出了模块化设计的要害,把“由上而下”的设计原则,具体化为确立设计规则。是对传统模块化方法的重要补充,即在按传统模块化方式设计产品时,也应首先确定设计规则。 ▲突出了“接口”(界面)在模块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在模块轮廓已基本清楚的情况下,模块化水平的高低和效益,主要取决于“接口规则”的优化和水平。 ▲提出了限制其品种规格的恶性膨胀的新途径:在每一个层次模块设计之前,先确立相应设计规则。

?

● 为建立模块化系统和提升模块化水平提供了有效方法

▲设计规则的实质:规定模块化的架构。

▲建立产品模块化系统的基本方法:先制定“设计规则”,确定并固化系统架构、模块间的接口,然后才进行模块系统设计。 ▲欲提升模块化水平:应重新确立和优化设计规则,使模糊的设计规则清晰化、具体化,并以新的设计规则作为评审模块和产品的基准。

▲为建立和完善模块生产的“外包”和协作体系指明了方向,是建立以我为中心的产业簇群的依据。

? 设计规则对模块化的意义

▲企业级的设计规则是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IBM的计算机 “设计规则”,全面改变了计算机产业的布局。

● 为模块和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最大的自由度:

▲企业应把自己的专长转化为“设计规则”,取得技术主导权。 ▲在已有“设计规则”范围内,创造性地发展产品级和模块级技术。 ●为模块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标准:看是否建立起各个层次的产品设计规则和相应的企业标准。

? 设计规则的表达和固化

●模块化系统“设计规则”的两种表达方式

▲设计层次法:由系统树状图(结构层次图)和模块间接口图(表)组成。进而形成由系统设计规则、若干层子系统设计规则,直到设计层次的最下端模块的“隐形设计规则”。 ▲矩阵图法:产品表现为各种设计参数的集合(模块)。并表示出每个参数是被其他参数影响影响,还是影响其他参数。

? 设计规则的表达和固化 ●系统树状图(结构层次图)

把系统按层次逐层分解为子系统、直至模块,清晰简明地表达系统的组成和层级关系。树状图可使系统的所有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并检查其完整性。 图3-2 模块化系统树状图 ●模块间关联(接口)图(以机柜为例) ▲机柜的接口包括:

——内部接口:机柜与内部各模块的接口。 ——外部接口:机柜与外部各要素的接口。

▲关联图:反映模块(或问题点)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设计规则的表达和固化 ●模块间接口要素表

▲关联图仅表示模块间相关,未表达出其密切程度。实际上,两个模块间的关联线(要素),不止一条。所以,关联图是示意性的,仅表示模块设计时需考虑的各个“方面”。 ▲模块接口要素表:表达模块间详细的依赖关系。 (见下表)。

●模块化系统结构矩阵图

▲结构矩阵(行列)图:可综合表达上述结构树状图和关联图;还可根据各要素间依赖的密切程度来构建模块。

? 设计规则的表达和固化 ? 设计规则的表达和固化 ▲结构矩阵图绘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