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4e69e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03

专题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015·长沙四县一市联考)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 900年 C.8 100年

B.6 500年 D.1万年

2.与其他阶段相比,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期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 A.冷干 C.热干

B.温干 D.温湿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距今约8 100年时,青海湖的含盐量最大,说明此时青海湖的水量最小、水位最低。第2题,青海湖湖水盐分含量最小时,青海湖的水量大,即该时期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气温不可能太高,故此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温暖湿润。 答案:1.C 2.D

(2015·瑞安模拟)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C.南方地区

B.青藏高原 D.东北地区

4.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 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 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油菜开花期滞后

解析:第3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同数值的间距较大,所以变暖最明显。第4题,气候变暖使我国的生长期相应延长,农作物的布局北界会北移。 答案:3.D 4.C

考向二 缓解全球变暖的对策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 A.极冰融化 C.沿海低地被淹

B.毁林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1)(自上向下,自左向右)BDAC

(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等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加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气温升高,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增加,而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减产。 答案:1.B 2.B

(2015·天津五区县模拟)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 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

4.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解析:第3题,一年中冬季生活取暖燃煤增加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光合作用增强会使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减少,故观测数据曲线有较明显的波动,故A项正确。第4题,长期趋势曲线显示二氧化碳呈增加趋势,则会带来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则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可能被北冰洋淹没,海岸线向南退缩。 答案:3.A 4.D

(2015·江苏盐城模拟)读下图,回答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