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六年级数学下册3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春六年级数学下册3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5ddf3c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6

3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由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课件,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在下面的( )里画“√”。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 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转动长方形ABCD,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说说它们分别是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 观察:数一数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学反思

1.教学圆柱的认识,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

2.探究圆柱的特征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3.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要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