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69e8c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0

①无边无际的夜.心里却暖暖的.连脚步声都同心跳一样急促.因为前方有一所亮灯的房子。在夜里回家.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也许是暗夜与家灯的对比.便将心底久泊无依的思绪与那一窗的温暖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际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绪点亮。

②遥远的少年时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经历。那时还在县里住校读高中.很少回家。一个周末的晚上.忽然有一种强烈的回家冲动。于是便走出校门.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早没有了通往乡下的车.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满天.出了县城.便是土路.两旁是茂盛的庄稼。空气中流动着清香的气息.便一直向前走。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走到纵深处.恐惧便紧紧围绕在身前身后。向前望去.看见村里的点点灯火.便觉心中一暖.周围的荒凉也似乎充满了情趣。

③当村子近在眼前.看着家里的草房.那在黑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给我无尽的安全感。推门进屋.扑面而来的灯光.还有父母惊喜中带着担忧的脸.却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无数个未来的日子.那个情景都会在无眠的夜里重现脑海。

④后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房子里.等待自己的父母到来。也是一个夜里.却是自己成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归人。那时.父母只是之前打了个电话.说这一天要到.并告诉不要接.来过好几次.能找到。通讯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他们坐什么车.几点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幕长垂。此刻.终于知道那一种滋味.想想以前的多次回家.父母该是等得怎样辛苦.交织着盼望与担心。

⑤曾有个同学.少年时.有一次和父母负气离家出走。在外游荡了几日.终于还是回来。他特意选在一个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见那些熟悉的人。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情景。他和我说:“我一到家门口.听见院子里的狗叫声.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而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打骂.有的只是一种欣喜和心疼。原来.不管我们犯了怎样的错.那个叫家的房子永远敞开着温暖的门.等着我们的归来。

⑥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说.因为喜欢回家.所以才要常离家在外。喜欢在夜里归来.踏着一地的思念.任这条路风雨起落.可在路的尽头.却有着一所房子.亮着一盏灯.和灯下牵念着我们也被我们牵念着的白头人。

19.本文写了与“我”有关的两次“夜归”.请分别加以概括。(2分)

20.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经写了两种“夜归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21.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1)离家乡的村子很近的时候.要穿过一大片荒甸.阴森无比.还有乱坟无数(环境描写在这里具有什么作用?)

(2)在晚上回家.就像从长长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温暖.家永远是等着我们憩息的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22.本文结尾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5 / 7

23.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家的感受。(2分)

三、作文(50分) 24.没有牵挂的人生是残缺的在七彩的人生中.牵挂是最美的一色;在人生的五味里.牵挂是最芬芳的一味牵挂是一份缠绵.是一份思念.是一份心灵的维系.是一份情感的交织。

。。

请以“我牵挂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1)煦 yùn

沐浴残月迎着晓风挥扇沉思

2.C(解析:“轻而易举”是形容事情很容易做.用在此处表意不明) 3.: ; . ——

4.B(解析:B项应该去掉“不断”或“进一步”。) 5.(1)念天地之悠悠 (2)月有阴晴圆缺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以土砾凸者为邱 怡然自得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1)童真 大自然 (2)自己的声音(舌头) (3)点灯人的工作是不为自己的.而是为别人付出

7.(1)示例一:名称: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宣传语:亲历水文奇观 感受先人智慧 示例二:名称:汽车碰撞安全及人员安全体验中心 宣传语:体验行车安全 感受科技创新 示例三:名称: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 宣传语:相约现代橘园 共享绿色科技 (2)示例:建设青少年科普基地;制定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8.地白(白) 凄清(清冷、寂静、凄凉) 9.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10.(1)同“缺”.缺口 (2)连续不断 (3)特别 (4)离开 11.(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甲】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文: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3.内容:【甲】【乙】两文都是在描写景物。写作手法:【甲】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乙】文:借凄清之景抒发悲凉孤单愤懑之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沿着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现出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块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6 / 7

期末测试

niàng (2)彩—采 彻—澈 (3)一位白衣飘飘的才子诗人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14.听鸟叫 寻找小虫 摆地摊 15.概括前面的写景内容.同时引出下文16.为老妇人的童心及其对春天的喜爱而感动

17.示例:一个“撑”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玉兰花饱满的样子

而“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的比喻.则将玉兰花含苞待放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

18.既写阳光下的人们陶醉于春天.也写“我”内心为这些人们、这片春光而陶醉

。 。 。。 。

19.第一次写“我”读高中时.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步行四十里的路回家;第二次写“我”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作为守候者.在夜里等待父母的到来。 20.不多余。第⑤段写的是一个少年负气离家后.选择在一个夜里回家的事.从父母对犯错孩子宽容的角度表现家的温暖.使读者对家的感受更加丰富。 21.(1)用一大片阴森无比的荒草甸和令人恐惧的无数乱坟.衬托村庄的灯火让人感到温暖.突出了家的安全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家光明、温暖和安全的特点。 22.结尾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夜归人”回家的感受.点明了题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3.示例:家给我的感受是温暖、轻松和愉快的.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疲惫地回到家中.面对可口的饭菜和父母亲切的关怀时.感受到家的温馨.浑身的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24.作文略。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