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学生上课建筑史自己整理的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同济学生上课建筑史自己整理的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3758a72f5335a8102d2206b

恺撒擅权之后,造了一个封闭的、按完整规划建造的广场。没有了小店和作坊,只留下了钱庄和讲堂。它的后半部是围廊式维纳斯庙,广场成了庙宇的前院。维纳斯是恺撒家族的保护神,广场中间立着恺撒的骑马青铜像、镀金。广场隐然是恺撒个人的纪念物。恺撒广场头一个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的新形制。广场上的建筑物失去了独立性,被统一在一个构图形式之中。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制转向帝国时代。 3.奥古斯都广场: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最终地击败了共和派的反抗。他在恺撒广场旁边又造了一个奥古斯都广场。它比恺撒广场更进一步,纯为***,连钱庄也没有了,只在两侧各造了一个讲堂,还有一点共和时代的残余。庙宇是献给奥古斯都的本神——战神的,用围廊式,完全控制了广场。有一圈单层的柱廊,把庙宇衬托得很高峻。广场艺术地记录了罗马帝国建立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4.图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

帝制建成以后,罗马皇帝渐渐建立起一整套繁文缛节来崇奉皇帝。最强有力的皇帝之一图拉真,几乎要把皇帝崇拜宗教化了。这时,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罗马最宏大的广场——图拉真广场。广场的型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三跨凯旋门——广场——乌尔比亚巴西利卡——小院(纪功柱)——围廊式大院(庙宇)。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还使用了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手法。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这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论是轴线的;还是绕弯子的。

5.庞贝城广场:周围一圈两层柱廊,面貌完成 6.罗曼努广场:完全开放,布局自由 (二)、城市

①军事化,建立一种秩序,营垒城市 ②占卜师选方向,定中心,形成轴线

③罗马大多是十字性轴线,世界的轴(南北)和太阳的轨迹(东西),相交处是中心广场 1.庞培城(Pompeii,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后79年被埋没):有中心广场,角斗场,剧场,浴场。

2.提姆加德城(Timgad,公元100年左右) (三)、拱顶体系(图册P58 2.6.62) 1. 桶形拱(Barrel Vault)

2. 交叉拱(Intersecting Vault):两个桶形拱直角交叉而成。 ? 棱拱(Groined Vault):相交的两个桶形拱跨度不同。 ? 十字拱(Cross Vault):相交的两个桶形拱跨度相同。

(四)、万神庙(Pantheon,圆形正殿部分建于120-124年)图册P51 2.6.27-32

1.空间: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也是43.3m。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它中央开一个直径8.9m的圆洞,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联系。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2.穹顶:材料有混凝土,有砖。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混凝土用浮石做骨料。墙厚6.2m,也是混凝土的。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下面是壁龛,一个是大门。内部墙面,下层贴15cm厚的大理石板,以上抹灰。地面也用各色大理石铺成图案

3.立面: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

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形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集合了罗马穹窿和希腊式门廊。

4.内部处理: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象宇宙本身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孔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地呈现出穹顶饱满的半球形状。凹格和墙面的划分形成水平的环,很安定。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墙面的分划、地面的图案、装饰的壁柱和壁龛,都是尺度正常,所以建筑虽大,却不使人感到受压抑。地面中央略凸,向边缘逐渐低下,形成一个弧面,象肌体一样饱满有生命感。

5.万神庙一举创造了跨度最大的纪录,所以它的外形一时还没有好的表现形式,是势所不免的了。它的门廊是从旧万神庙拆过来的,它的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 (五)、罗马大角斗场

1.平面:两个半圆形剧场相对而合成的长圆形剧场(Amphitheatre),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它们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们看角斗而造。大角斗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底层平面上,结构面积只占1/6,在当时是很大的成就。

2.结构:罗马建筑中常见的筒形拱和交叉拱,分四层,下面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以下而上,依次为塔斯干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第四层为实墙,外饰科林斯式壁柱。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的和谐统一。

3.功能:这样一个容纳5~8万人的大角斗场,观众的聚散安排得很妥贴。外圈环廊供后排观众交通和体息之用,内圈环廊供前排观众使用。楼梯在放射形的墙垣之间,分别通达观众席各层各区,人流不相混杂。出入口和楼梯都有编号,观众按号索座。兽槛和斗角士室在地下,有周密的排水设施。角斗士和兽的入场口在底层。

4.立面:大角斗场的立面形式分为4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实墙。立面上不分主次,适合于人流均匀分散的实际情况。由于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的对比很丰富,又兼本身是长圆形的,光影富有变化,所以虽然周圈一律,却并不单调。相反,这样的处理保持并充分展现了它几何形体的单纯性,浑然而无始终,更显得宏伟、完整、其大无比。叠柱式的水平分划更加强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 (六)、公共浴场(Thermae)

1.公共浴场:罗马城市里,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店等等组织建造公共浴场里,形成一个多用途的建筑群。帝国时期,浴场成了很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质量迅速提高,终于产生了足以代表当时建筑的最高成就的作品。由于拱券技术成熟,浴场把各种辅助房间都设在地下室中,主要房间的平面布置逐渐趋向对称,并且形成了严谨的空间序列。主要实例有卡拉卡拉浴场(Thermae of Caracalla,BC 211- BC 217年)和戴克利提乌姆浴场(Thermae of Diocletion,302年,后来成为教堂)。 2..主要成就:

? 结构出色:浴场较早放弃了木架,成为公共建筑中最先使用拱顶的建筑物。它们的核心,温水浴大厅,是横向3间十字拱。十字拱的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侧有一道横墙抵御侧推力,横墙之间跨上筒形拱,既增强了整体性,又扩大了大厅。复杂多样的拱券体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功能完善:由于结构体系先进,全部活动可以在室内进行,各种用途的大厅联系紧凑。由于有侧高窗,所有重要的大厅都有直接的天然照明。浴场有集中供暖。设备辅助用房等造在地下室里。

图书室、演讲室、健身房、运动场和商店等,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大型浴场,一般可容3000~5000人同时活动。

? 内部空间: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冷水浴(Frigidariun)、温水浴(Tepidarium)中央大厅和热水浴(Calidarium)三个大厅串联在中央轴线上,而以温水浴大厅的集中式空间结束它。两侧的更衣室等等组成横轴线和次要的纵轴线。主要的纵横轴线相交在最大的温水浴大厅中,使它成为最开敞的空间。轴线上,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地变化着。不同的拱顶和穹顶又造成空间形状的变化。浴场的内部空间的流转贯通和变化丰富,是空前的成就。这主要是形成了各种拱顶之间的平衡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的结果。把浴场同万神庙比较,可以看到结构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建筑的空间艺术,从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空间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内部装饰十分富丽。

? 影响:对18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有很大的影响。 (七)、罗马的住宅

1.天井式住宅庞贝城潘萨府邸、庞贝城银婚府邸 2.公寓 奥斯提亚公寓

3.山坡住宅巴拉丁山宫殿、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离宫 (八)、意大利园林别墅的基本特色

沿山坡修筑几层平台,台上对称地布置建筑和花圃,最高一层是主体建筑,几何形是花园构图基础,有轴线而不强。

(九)、古罗马的巴西拉卡(《图说》P55) 1.形制:

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Apse),大厅常被两排柱子或四排柱子纵分成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而且高,称为中厅(Nave);两侧窄而低,称为侧廊(Aisle),侧廊上常有夹层。对后来中世纪基督教与伊斯兰礼拜寺空间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2.实例:

? 图拉真巴西利卡(Basilica of Trajan) ?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Basilica of Constantine)

? 乌尔比亚巴西利卡(120×60)古罗马最大巴西利卡之一,中间两列柱跨度达25米, 3.发展:

?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早来自于古希腊的敞廊

? 巴西利卡发展到基督教堂空间。早期基督教来自:巴西利卡教堂,梁柱结构,科林斯柱式 ? 东欧教堂发展了古罗马穹顶和集中制,最著名的St.Constanza ? 西欧教堂发展了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 ? 圣彼得老教堂在梵蒂冈,是巴西利卡形式。

(十)凯旋门

· 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之一,为炫耀对外战役的胜利而建。常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中央

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 ·塞维鲁斯凯旋门(203年)

·泰塔斯凯旋门(单券洞凯旋门,现存最早,组合柱式) ·君士坦丁凯旋门

·现存最大的,科林斯柱式

(十一)其他 1. 马采鲁斯剧场

? 马采鲁斯剧场开间4个柱径,梁柱结构,奥古斯都建造

2. 奥朗日剧场 3. 阿斯潘达剧场 4. 维涅尔罗马庙

? 主神庙50m×87m 双重列柱围廊式 5. 巴尔贝克大庙

? 是叙利亚的,是东方最大矩形神庙,包括大庙、小庙(朱庇特庙),圆庙(维纳斯庙) 6. 尼姆梅宋卡瑞神庙

? 假列柱围廊式,奥古斯都时期的 ? 现存古罗马神庙中最完整者 10. 尼姆嘎合输水道

? 输水道:尼姆加尔桥,最高处48米,尼姆嘎合输水道 11.提姆加德城Timgad

? 营垒城市(平面近似方形325×355 主要干道起点,交叉口有凯旋门 ):记功柱 广场 庙宇 12.阿德良离宫 ·替伏里做的

·最有价值的地方,一个大群体按照地形特征组织,有自己的秩序。 ·阿德良皇帝建造

·把古罗马复杂的空间连贯起来,空间组织灵活

·城市理论专家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推崇阿德良离宫 七.名词解释

1.古典建筑: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希腊盛期的建筑

2.券柱式:柱式和拱券的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起承重作用,柱式为壁柱,只起装饰作用。

3.连续券: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子上,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不是很流行

4.券柱式叠加:底层塔斯干,二层爱奥尼,三层科林斯,四层科林斯壁柱,上层柱子比下层柱子略后退。